章节目录 第342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传说中的我(1 / 1)

作品:《印象底色:许亦斌文艺活动笔记

双向奔赴的相遇,有时候就像是命运的安排,让人措手不及。有些人,明明就在眼前,却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那些有幸相遇的人,或许还有机会去弥补遗憾;但那些擦肩而过的人,则可能从此消失在彼此的生命中,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还仅仅只能是彼此之间的相处传说中的内容了。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最常使用的人称代词最多的无疑是“我”,人人都能使用得到;其次便是“你”,毕竟不包括自己。然而,这里所说的“我”并不包含说话者本人,同样,“你”也不仅仅指代听话的一方。至于“他”或“她”,其使用频率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甚至可能不如前面提到的“你”和“我”高。在这里的自己还要考虑他或者是她的一分为二。

实际上,无论站在哪个人的立场上看,都没有太大差别。只是由于说话者自身的身份不同,受众各自感受也会有所差异。不过,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谈论的对象往往是别人。有时,人们会在提及他人时,偶然间联想到自己。这便是所谓的彼此之间的相处和传说中的内容主体承载着“我”“你”“他或者是她”......

传说中的自己是否还是那个人?在这里的早就已经习惯了的被有人正在那里随心所欲拽过来拽过去,总是这样被动簇拥着推搡着无所适从盲从着……随大流儿,人云亦云。没了自己的主见,又好像是那墙头草随风倒!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好像是说的都对,那就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儿!要不就是两家通吃跟着和稀泥……不作为,难作为。只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断,哪里还能容得下他人的建议?即使是建设性的意见,也会在乎着自己的面子而拒收不接受不采纳。谁能知自己怎么的?一言堂,老大难。我的地盘我做主。听不进去任何的片言碎语,即使是再有一定的道理。

面子大过原则问题,亲情大过面子问题。“豆腐就是我的命,有了肉俺就不要命!”有的时候这样的原则也是水涨船高,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看究竟是谁?书上说,老农民就好像是那老黄牛的样子。可是一旦有了自己的食欲还是成为了那里的餐桌上的一道又一道的菜肴。

什么是标准?这样的标准是否还有权威性?究竟是在这里维持着一种约定俗成,还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传说究竟是有没有合适的一定的标准呢?

在这里的传说不同于再创作,既然是传说早就已经习惯了不是原创的现实。有的还仅仅只是再创作,有了一些复制和自己一个人的个人想法未经原创作者的同意就自作主张添加了一些自己的内容。较之以前添油加醋,内容也是有些粗枝大叶。毕竟不是自己的作品,创作初衷也就不是那么上心!作品质量也就自然跟不上作者与内容。

铺在工作室那里工作台面上的作品,临摹的和原创的也就不一样。作品内容的表现形式彼此之间的融入或者是排斥就能看出来其中的端倪。受众心目中的真迹,又有几个能看到?还不是一样的作者想着学习时候的复制品(临摹)堆积如山,如果真的是有真迹,那么谁自己一个人也是又能这么随便张扬,随随便便的到处乱扔?

也许有的时候还是因为自己的一时掩饰什么?就想着唱唱空城计,故意把自己的画作放在那里?不说是“越是危险的地方也就越安全的吗?”这也是一种想法,就是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深居简出,低调出行。不显山不露水,谁的话也不想放过,却又想着在那里的别的地方的别的事情……不想着自己一个人有多么的张扬,低眉顺目,不言不语。因此也就很少能有机会认识到更多的人,有些比较熟悉的自然也就在这里想着:咦?他自己一个人干什么去了?

如果是不想低调,那么只不过还是自己一个人有些事情一时没有忙过来。一听说这样的反应自然也就主动站出来向关注自己的一一解释清楚。还有一些人要么是不想解释什么懒得理你,又有一些几乎是忙得抽不出时间来哪里有那闲工夫。以上这两种人也就只能是等着被蒙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越是想着怎么才能有机会藏着掖着,越是惹得有人正在那里的格外注意!这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倾向于一种叛逆,越是遮遮盖盖也就越是这样想着揭开神秘面纱的冲动……

与此同时还有种种版本不同内容的猜测,添油加醋的就是自己的嫁接主观臆断想象着的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表现。既然是看不到其庐山真面目,俺自己一个人在这里想象一下还不行吗?

这是人与人彼此之间的神交,凭着自己的思想经验与自己想象中的印象进行与心灵对话?这也是一种向往着有效沟通的方式,如果不想搭理,那么也就随他自己一个人的便吧!如果在这里的其中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最好还是出面澄清一下。这样还能给予自己一个人的负责和传说结果后续受众,有关自己的也能有一个交代。给予自己一个人的,给予在这里受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