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18章 流民与土地(1 / 2)
作品:《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宫中炭火用度最少的,就属永安宫与坤宁宫。在永安宫廷议时,许多大臣冻得打起摆子。只有朱元璋,身上披着一件兽皮,怀里抱着一个暖炉。
除此之外,就再没什么可供取暖。
抱着暖炉,朱元璋眼皮垂下,就好似打着瞌睡。大臣们却都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皇帝,于国事时,从未有过分神。
“各省今年会试、殿试学子,已经尽到了京城。礼部、户部,已经着手安排住处。臣请陛下下旨,早定春闱时日。礼部可照前,去准备妥当。”
朱元璋换一个舒服点的姿势,半睁着眼睛,去瞧董伦,“急啥,先让他们住着,朝廷又不是不管饭。”
于国有法,参加春闱考生,可每人每月领到二两银子。
看似不多,但用于吃、住、用,再是书、墨、笔,已经是绰绰有余。此条,只为大明洪武为先例。学子们因此,高呼万岁。
朱元璋打一个哈欠,不耐烦的摆摆手,“还有事没,没事就散了吧。”
户部与工部,互相看看。却由刑部尚书郑新走到前头去说,“陛下,臣有奏。北平来报,大军自过长城以来,虽与民无犯,却亦有百姓无家可归。”
“应天府有报,几日来入应天流民,已有上千人。这些人虽身居关外,却亦是大明子民。请陛下下旨,安顿百姓。”
应天府尹冯轩在心底谩骂郑新,说的虽然确有其事。
但冯轩却知,征讨高丽,一直都是吴王主持。无论对或是不对,如今大军已出,又不可召回。嘴上说的是流民一事,实际上却是在弹劾吴王。
朱元璋这才起了精气神,他皱眉听完,去问冯轩,“应天府,真有流民到了京城?”
冯轩硬着头皮,“回陛下,确有流民。但从长城以北来的,不足三成。其余,都是从各地到京城来的。臣以为,只要应天府能妥善处理,流民也成不了大祸...”
“有多少。”
“臣以为,五城兵马司与应天府...”
朱元璋没了耐心,一拍桌子,“咱问你,流民有多少!”
冯轩腿一软,跪在地上,“这几日进城的,各地流民,共是九千八百多人。多是妇孺与老弱,精壮不多。”
“九千八百多人...”朱元璋捏起了手指头,“也就是说,从北平那块来的,就有三千多人。听着不多,可大明建国十八年,从北平过来的流民,也不过两千多人。”
想着,朱元璋不再理会冯轩,转头去问郑新,“这三千多人,都是去年朝廷北伐之后,才从北平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