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53章 春暖花开,北上灭清(1 / 1)
作品:《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在朱慈煊的领导下,大明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着成就,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同时,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在朱慈煊的治理下,大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强国。万国来朝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大明的伟大和荣耀。而朱慈煊,则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后世传颂不衰。
当温暖的春风吹过关外已经冰封了数月的大地,冰雪开始逐渐融化,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河流解冻,冰块在水中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场欢快的音乐会。大地渐渐露出了原本的面貌,枯黄的草地开始泛出嫩绿,树木也吐出了新芽,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在这个季节里,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温暖。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田野里,分到了田地的农民们忙碌着春耕,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秋天的丰收。朝廷对他们免税三年,让大家更是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待在地里。
没有了满清的压迫和奴役后,整个关外,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关外的春天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冰雪融化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随着气温的升高,山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形成了一道道清澈的溪流。溪水潺潺流淌,滋润着大地,也为山林带来了生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呼。
当时间踏入五月,一群群民夫如同潮水般越过山海关,涌入东三省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这些人都是自愿前来,大明朝廷从全国各地以高价征召了许多民夫。他们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在关外辽阔而平坦的原野上,构筑起像关内一样错综复杂、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将关外的各个城池紧密相连。
道路的修建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为大明北伐作战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春天的气息弥漫大地,人们心中都涌起一股期待。这个时候,大明在东三省掀起了如此巨大的波澜,一举一动都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与此同时,黑龙江城作为东北边疆的重要城市,成为了消息传递的关键节点。一份份关于大明修路和军事动作的情报如雪片般飞来,迅速传到了康熙手中。这些情报详细描述了大明的工程规模和进展情况,让城中满清的官员们对局势有了清晰的认识。
“大明又开始修建道路了,他们所用的名为水泥的东西,修建道路极快,而且修建完成后的道路坚不可摧。这种修建道路的技艺,才是我们在南方溃败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火炮,依靠这种道路,能够快速的运输,让我们在守城时,完全处于了下风。”索额图面上全是愁色,他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知道大明要对他们赶尽杀绝了。
康熙心里也很清楚,自从大明在仰光战役中获胜后,那些原本和他们结盟的势力,一个个都变得摇摆不定,让满清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更糟糕的是,他们根本无法预测蒙古六部何时会撕毁盟约,反而与大明联手对付自己。目前唯一能给人一点安慰的就是,在满清的重金诱惑下,罗刹国对他们非常慷慨,只要有钱,什么武器装备都可以提供,但对于是否直接出兵参战,罗刹国依旧保持着一贯的谨慎态度。
康熙心里也没底,他转过头来,看着已经明显苍老了许多的鳌拜,问道:“鳌少保,如今我们的士兵训练得怎么样了?”他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军队中,寄希望于这些士兵能够成为他翻身的资本。
鳌拜的眼底闪过一丝阴霾,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回皇上,目前的练兵情况还算可以,但由于粮食短缺,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希望朝廷能尽快想出解决办法。”
听到这话,康熙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的目光扫视过在场的大臣们,眼中满是忧虑和期待。然而,众人却纷纷陷入了沉默之中。如今罗刹国拒绝出售粮食给他们,而南方则是明朝的势力范围,根本不可能从那里买到粮食。他们只能依靠从朝鲜高价购买来的粮食,勉强维持军队的运转。此刻,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无奈。
康熙沉思片刻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说:“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再次与罗刹国谈判,提高购粮价格,看是否能说服他们卖给我们一些粮食。毕竟,如果我们被明军消灭,那么他们将直面明军的威胁。”说完,他的目光落在苏克萨哈身上,似乎在等待他的回应。
现在真的是毫无办法了!范永斗等人已经去罗刹国,再辗转去西欧买粮,至今仍杳无音信。康熙心里其实对他们已不抱任何希望了。没有充足的粮草,面对即将发动攻势的明军,清军肯定无法支撑太久。
当初做出的出关和北上的决策,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些草率。在明军的穷追不舍下,这一路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尽管康熙不愿承认,但满清的生死存亡就看这几个月了。
而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了罗刹国身上,只希望他们能够看清事实,意识到大明对罗刹国的巨大威胁,才有可能将罗刹国拖下水,共同对抗强大的大明帝国。对于同样都是雄心勃勃的阿列克谢和朱慈煊两位帝王来说,双方在西伯利亚,有着直接的利益冲突,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现在就看阿列克谢有没有战略眼光,全力支持清军对抗明军的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