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4章 送上门的白菜不要白不要(1 / 2)
作品:《开局:捡到宇宙飞船,我买下地球》在经过几天调整,0001年1月3号全球正式官宣,由M国带头“M行政区”,随后,R本“东瀛区”,棒子国“B区”,EL斯“E区”…………………………………而汉朝也更名为“华夏区”。
在全球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袁明召开了蓝星联邦最高会议,66个议员一一到场。
然后提出赞助的1亿宇宙币,该怎么花,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结果是,采购可控核聚变,玄磁车生产线和宇宙飞船飞船生产线。
但是由于曲速引擎掌握在宇宙别的大公司里面,就像夏国的飞机发动机全靠进口一样,被人垄断,只有可控核裂变是可以买到的技术,工业机器人,采矿机器人和矿机。
这里我要讲一下早在1933年,核聚变的原理就被提出,而5年后,改变世界格局的核裂变才被发现。
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很简单,很好理解,只不过实现起来对于当时的人类技术水准,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步,作为反应体的混合气必须被加热到等离子态——也就是温度足够高到使得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能自由运动,这时才可能使得原子核发生直接接触,这个时候,需要大约10万摄氏度的温度。
第二步,为了克服库仑力,也就是同样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极快的速度运行,得到这个速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继续加温,使得布朗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要使原子核达到这种运行状态,需要上亿摄氏度的温度。
然后就简单了,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赤裸裸地发生碰撞,产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经过一段时间,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
这个过程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时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被输入到反应体,核聚变就能持续下去,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大部分可以输出,作为能源来使用。
看起来很简单是吧,只有一个问题,你把这个高达上亿摄氏度的反应体放在哪里呢?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任何能经受1万摄氏度的化学结构,更不要说上亿摄氏度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槌子买卖的氢弹已经制造了50年后,人类还没能有效的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的唯一原因。
好了,人类是很聪明的,不能用化学结构的方法解决问题,就用物理的试验一下。
早在50年前,两种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就产生了,一种是惯性约束。
这一方法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然后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内层因而向内挤压。
球内气体受到挤压,压力升高,温度也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需要的点火温度时,球内气体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热能。
这样的爆炸每秒钟发生三四次,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的能量就可以达到百万千瓦级的水平。
这一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就是我国着名科学家王淦昌。
但是蓝星的技术还没有真正的实现应用,而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已经把这些当做小学知识了,连曲速引擎都是普通飞船的标配更别说核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