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0章 皇帝更迭如走马灯转个不停(1 / 1)

作品:《历史追光者

东汉王朝汉章帝的统治落幕之后,汉和帝刘肇继位,这位东汉王朝年仅9岁的君主,公元 79 年出生,仿佛是一颗新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刘肇的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时光,但身处宫廷的他,却早早地被权力的阴影所笼罩。他自幼便在宫廷的尔虞我诈中成长,眼中所见尽是权谋的争斗和人心的叵测。

公元 88 年,命运的巨轮将年近 9 随的刘肇推上了皇位。这个稚嫩的少年,尚未褪去童真的稚气,却不得不肩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她的兄长窦宪等人掌握着朝政大权,权倾朝野。窦氏一族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肆意妄为。年幼的汉和帝,如同被囚禁在华丽牢笼中的小鸟,看似尊贵无比,实则处处受限。

但刘肇并非等闲之辈,尽管年纪尚小,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和隐忍。在窦氏的阴影下,他默默地观察着朝堂的局势,学习着治国之道。他的内心深处,燃烧着一团不屈的火焰,时刻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在刘肇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身边的侍从和老师成为了他为数不多的温暖和依靠。他们小心翼翼地教导着这位未来的君主,传授给他知识和智慧,让他明白作为皇帝的责任和担当。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刘肇常常思考着如何才能摆脱窦氏的控制,重振汉室的雄风。

与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边疆地区,羌族等少数民族不断侵扰,战火纷飞。刘肇深知百姓的疾苦,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旦掌握实权,必将改革弊政,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时光流转,刘肇在权力的夹缝中渐渐成长。他的心智愈发成熟,目光愈发坚定。他明白,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力量,必须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给予窦氏外戚致命一击。

永元四年(公元 92 年),刘肇年已十四,却有远超同龄人的果敢与睿智。他深知窦氏专权日久,势力盘根错节,若要一举铲除,需谋定而后动。于是,他与中常侍郑众等心腹密谋,精心策划。

一日深夜,皇宫内灯火幽暗,刘肇屏退左右,与郑众密谈。

刘肇压低声音道:“窦氏势大,如今若不除之,汉室危矣。卿有何良策?”

郑众拱手道:“陛下,窦宪虽拥兵自重,但其党羽未必皆忠心耿耿。臣以为可先离间其内部,再伺机而动。”

刘肇微微点头:“善!此事需机密行事,万不可走漏风声。”

在六月,刘肇趁窦宪班师回朝之机,紧闭城门,收缴窦宪大将军印绶,窦氏兄弟及其党羽皆被下狱处死。自此,刘肇终于夺回政权,开始亲政。

亲政后的刘肇,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他深知百姓之苦,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开仓赈济灾民。

“朕承先帝之业,当以民为本,使百姓安居乐业,方为社稷之幸。”刘肇在朝堂上郑重说道。

窦氏外戚专权已久,积弊甚深。亲政伊始,便着手整顿吏治。永元五年(公元 93 年),刘肇查出汝南太守贪污受贿,鱼肉百姓,数额巨大,高达数百万钱。其不仅贪污公款,还巧立名目,强征百姓赋税,致使民不聊生。

刘肇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此等贪官污吏,不除不足以平民愤!”遂下令严惩,将其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共计田地千余亩、房屋数百间、金银珠宝无数。

不仅如此,还将其家族中参与贪污的亲属依法惩处,流放边疆。但对于未曾参与贪污之事的无辜族人,刘肇网开一面,未加株连。此事一出,各地官员皆为之一震,贪污之风有所收敛。

永元六年(公元 94 年)颁布诏令,清查豪强地主非法侵占的土地,归还百姓。南阳有一大户,仗着与朝中权贵的关系,拒不交还土地。刘肇听闻,亲自过问此事,严词斥责:“朕以民为本,岂容尔等胡作非为!”最终,大户乖乖交出土地五千余亩,并被罚银万两,用于救济当地贫困百姓。百姓欢呼雀跃。

永元七年(公元 95 年),关中大旱,粮食歉收。刘肇当即派遣官员前往灾区,组织开仓赈济,并下令减免灾区赋税。同时,他还鼓励农民种植耐旱作物,推广新的灌溉技术。关中百姓得以渡过难关。此次开仓放粮,共发放粮食二十万石,救济灾民数万户。

永元九年(公元 97 年),西域都护班超之子班勇请兵出征,欲收复西域失地。刘肇在朝堂之上与群臣商议,有大臣认为劳师远征,耗费巨大。刘肇:“西域乃大汉疆土,不可丢弃。班勇忠勇可嘉,当予支持。”最终,班勇率军出征,成功收复西域。此次出征,耗费军粮十万担,兵马两万余人,历经数战,终于凯旋。

永元十年(公元 98 年),太学博士洼丹讲学不力,刘肇亲临太学视察时发现当场怒责:“教书育人乃国之根本,关系国家未来,汝这般敷衍,如何能培养出贤能之士?”随即下令将洼丹革职,并处罚俸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