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百二十七章 胜利者的晚餐,不敢追击(1 / 2)

作品:《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戌时末刻,天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已经用大火烹煮了一个时辰的马肉已经完全熟透了,

吴军将士纷纷在自己面前的火堆旁随意坐下,用临时制的木勺舀分食马肉汤,

隐隐绰绰的火光映照中还能看见肉汤不时往上方冒着热气,香气飘得很远,

不远处的魏军降卒的聚集地也能闻得到,但是他们也只有坐在自己的火堆旁、烧着一些山泉水,闻一闻、吞咽口水的份了,毕竟这可是胜利者的晚餐,没有战败者的份,

他们也知道,此番若是他们胜了,那这些必然是他们能一饱口福的,如今却是没有资格享受,

他们只能吃着麦饼、很干的炒麦饭,若不是就着热水都很难下咽的,这是最标准的战时军粮,

最早的时候没有军粮的说法,因为农业还没推广,黄帝和炎帝从战场上撤下来之后是不能休息的,还要带着手下的队伍去打猎,打着什么吃什么,打不着就只能饿着肚子上战场啦。

进入中原后,人口逐渐增多,才开始发展原始农业。

那时的小麦刚从西亚落户中国,面条、大饼、馒头还没进化出来。

小麦以只能以最原始的颗粒出现在军粮的名单中。军队用它熬菜粥喝,粥里加入各种野菜、豆类甚至是肉。

因为这种粥非常稠,又称之为厚,盛放食物的器皿,叫青铜豆。

田猎是军粮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商代田猎规模很大,一次出动上千人可获得数百头野兽动物。

战国时期,我们正式成为农耕民族,小米成为人们的主食。

古代中国的军粮其实一直受到储存、制作的影响。

小米养人,又容易储存,大米可以存放三五年,而小米可以存放十年。

所以,粟是早期军粮的首选,一般做法是熬粥或者烹煮,后来麦普及开之后代替了粟。

有了粟,将军下了战场不用拖着疲惫的队伍去打猎挖野菜了,他们可以不慌不忙地从竹筒里倒出小米,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饭。

饮食的一小步带动战斗力一大步,秦国的虎狼之师,依靠着八百里秦川出产的小米才得以从容统一六国。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菜肉根本不敢想。

只有打胜庆祝才会让普通士兵吃到新鲜的肉类,大部分情况吃的是腌制的鱼干,肉干,还有一个更经济的——酱,据说当年有鱼肉酱和肉酱,后期还发展出了豆制的酱。

在汉朝军队中的干粮主要有两种,分别被称为粕和糗,就是将米麦高粱等谷物炒熟,然后捣碎以便于携带和后世的炒米炒面差不多,吃的时候就抓一把,直接就着热水一起喝下去,但南北地域广大主食各不相同。

比如关东地区就以麦饭为主,就是随便加工的小麦,不经过复杂的工序,直接做成一粒粒的麦饭,在当时这是种属于下层百姓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