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44章 庭坚(1 / 1)

作品:《夏日摩天轮

唐小纶在宫忆楠家里的家里,发现在杂乱的书房的里面有本书,居然是苏东坡传,信手翻了翻发现一首诗词——《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文章写的是的武侠电影,当时年少就是看看里面的打打杀杀,武功秘籍啥的,并不真正懂得黄庭坚这首写给旧友的诗,只是大爱那“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境。

黄庭坚咏水仙图,出自明代杜堇《古贤诗意图》

如今十八年过去,我也到了黄庭坚写此诗的年纪,虽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但终究人生四十,也是见过世态炎凉,再看这诗,便不再是当年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心境了。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他出生于风光秀丽的江西修水双井。在黄庭坚中进士之前,修水双井黄氏已经有22位进士;黄庭坚中进士后,双井黄氏又有25位宋朝进士,这样一来,仅宋朝,双井黄氏就有48位进士。其中,黄庭坚祖父同辈十个兄弟,全部考中进士,人称“十龙”。

黄庭坚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周岁抓周时,他在众多物件中一把抓住了墨;七岁时,他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八岁时,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文风老辣,不似幼童。

十四岁时,黄庭坚父亲去世,之后他追随舅舅李常游学,才气出众,很快受到李常同学孙觉的赏识,并最终成为孙觉的女婿。后来,李常官至户部尚书,孙觉官至吏部侍郎,两人都对早年的黄庭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在他们的引荐下,黄庭坚与苏轼结识。苏轼初见黄庭坚的诗文,赞其“精金美玉”,对黄庭坚其人,苏轼称:“虽如轼之放浪,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知徐州,黄庭坚为国子监教授,他不断写信给苏轼,求列门墙,苏轼也礼尚往来地不断写信往还,彼此唱和赠答不绝。

原来世界这么大,我终于找到知音如你的幸福时刻。但是,对整个北宋诗坛、政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都有深远影响的乌台诗案爆发。

元丰二年(1079年)二月,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本来只是一篇例行公事的普通公文,但老苏同学发挥了一下,说自己“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违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本来是他自谦,说自己愚钝,不合时宜,难以同那些有能力的大臣共事。又想表达自己年纪大了比较乖顺,不会招惹是非,所以适合在地方上管理百姓。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新旧之争正当时,这几句立马被对手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这还不够,他们还从苏轼的旧作中挑出可以“治罪”的句子。对皇上不忠还讽刺政府的大帽一顶又一顶地砸过来后,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着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后来,得亏一大帮人奔前走后地营救,得亏宋太宗不杀文人的宗旨,得亏王安石给神宗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诗案才因“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然此时尚未和苏轼谋面,仅仅是书信往来诗歌唱和,但黄庭坚还是仗义执言替苏轼辩解,最后也被处罚金并外放。

按理说,黄庭坚这样出身世家,又有科举功名,又有高官亲眷,又有诗书盛名的人,仕途大概也不错。但事实上,从乌台诗案后外放叶县县尉,到四十一岁奉调入京任校书郎,黄庭坚在地方县一级工作岗位上,迁延了近二十年之久。

在开封度过了十年安稳生活之后,五十岁的黄庭坚,又因为新旧党争问题,再次外放,在大西南的深山里,在奔赴贬所的颠沛中,度过了人生最后十年。

大概就是这些路途中,黄庭坚写下了“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和“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样让人不胜唏嘘的诗句。

黄庭坚的诗,以“涩”着称,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并不符合我的审美。但是,有些字句,一读后却久久难以忘怀。比方说自己白日无聊,边晒太阳边捉虱子:“负暄不可献,扪虱坐清昼。”(《次韵师厚病间》);比方说买了个暖宝宝暖脚:“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比方自嘲人到中年全是病的:“中年畏病不举酒”(《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又比方还是要吃好喝好的:“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身健在,且加餐。”(《鹧鸪天》);又比方满是情意的:“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满庭芳·茶》);又比方形容脱发的:“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