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93章 水库计划(1 / 1)
作品:《见龙定鼎》先前鲁杰的弟子一直在建造水车,引水灌溉大同江双岸,但是收效远不及不利水土木工程,引水水车属于消耗品,而水利工程才是永久的利民工程。
而且鲁杰又接做水磨与水舂的任务,手底下的徒弟工匠根本忙不过来,他便又去了多封书信,才将水利大师李科请来,之间少不了讲述赵云对于工匠重视。
《都江堰工程》一书中讲到了,各种治水方法,包括堰、坝、沟、渠等皆有详细的讲解,甚至还有构图,就是没有建水库,古代治水都以引流排防为主,少有储水的水利工程存在。
于是赵云大略看的看完《都江堰工程》后说道“这书决对是一本利国利民的好书,应为国之瑰宝,堰以改变分流为主,可以很好的控制河流的走向,打散江河洪峰的冲击之势。水坝则是拦截水流,抬高水平灌溉高地的农耕土地,在干旱时季能起到关键作用,而在水涝季节变成了潜在的危协。沟与渠的作用大体相同,开沟造渠引水灌溉,为大片田地的生命动脉!”
李科与鲁杰齐齐看向赵云,两人皆是认真恭敬的听着,其实赵云狗屁不懂,完全是靠着记忆与现学现卖,结合着讲述这一套理论知识。
综合学校的正堂之上赵云喝了口水,见两是皆十分认真,便又装腔作势的说道“此书虽然常经典,但我以尚且一项没有记载有些可惜!”
李科听罢笑道“不知侯爷所说是那一项,还请侯爷指教一二!\"
赵云笑了笑说道“指教断不敢当,只是有些浅见。江河之水皆来源于上仓,成雨变雪落于平原、山丘及高山之中,山丘之水流向平原,再汇入大江大河,属于不可存之水。而高山之水,或者成山顶积雪,或为高山土壤吸收,再慢慢的融化流入大江大河,从而使江河之水源源不断。但若是旱季或者少雨年景,江河之流便断流,以上皆为自然而成。”
赵云顿了顿又说道“如今人力所为,无非是填堰造坝开沟挖渠。但我以尚且一项,便是山中建造水库,储存水资源!”
李科想了想疑惑的问道“请问侯爷何为水?可否详细道来?”
之后赵云起身摆弄起了杯子与茶壶然后认真的说道“若在群之中,择一山谷峡地,造坝拦水,此处便成为一个水库,再在山中根据地理挖出沟渠,将雨水引入库中,堤坝上设置排洪水道,再设置一个活动水闸,洪水道与水闸口,皆使水流汇入山沟中,山沟稍加修补便为一条小溪,水流至平原地带时,可以开挖沟渠,沟渠便能灌溉平原上的田地,当然只要低于水库的土地,也都能得到浇灌,同时新开挖的小溪,最后也得大江大河连接!”
李科听罢立刻激动的说道“君侯真乃神人,此种方法极妙,水库存多少水,在雨季时江河水流就会变小,就会少几分洪涝灾害,旱季时再将存起来的水,开闸放出又可以灌溉农田,真乃是一箭双雕利国利民的妙策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了?”
李科说罢起身紧在厅中踱步又说道“若是配上会长的水磨、水车、水舂,百姓们便可在多处使用水磨磨面,使用水车引水,使用水舂舂米,真是做到兴天下之利啊!”
说割此处李科突然向赵云下跪说道“请侯爷治我的无知之罪,先前我因为会长将同贤令交给侯爷,心中还暗骂腹诲了侯爷,如今看来是太过愚蠢,侯爷受令当之无愧,从此我李科愿为侯务肝脑涂地!”
赵云见此赶忙过来将李科扶起说道“李大师过誉了,其实我什么都不懂,水库之事最多是给了大师一个启发而已,建立水库挖沟造渠,还得有劳大师的技艺才是!”
鲁杰也朝赵云下拜说道“我鲁杰总算没有看错人,侯爷对于利国利民之事十分热忠,决对禀承了我墨门学说,今天我便将会长职禅于侯爷,还请侯爷不要推辞!”
赵云摆了摆手说道“如今同贤会的大师,只有四位愿意与我合作,还有四位不愿意接受,我当不得这个会长,两位快快请起,如今之计当以利民为先,我们同坐商议如何!”
两人也就在继续谈论此事,而是与赵云相对而坐,赵云喝了口水又继续说道“若是依此法建造水库,两位大师不知何时能乐浪实现?”
李科想了想说道“回侯爷,可能得十余年,甚至还会更久,首先小人得先走访乐浪的山山水水,了解详细的地理山型,这最少得一年,再者我得花费时间,做出新的水系构图与水库建造图,可能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之后再开始建造,具体时间还真无法确定,若有大量的劳动力,计划便可快速完成!”
说罢李科与鲁杰皆看向赵云,两人似乎是在担心,赵云会因为工程时太过长,而不支持这个计划,甚至会打退堂鼓,从而使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胎死腹中。
其实此时赵云正在心里悔恨不已,日前自己才弄死了七八万的沃沮人,进入乐浪后又屠杀了好几万的秽貊人,加起来没有二十万,也有十几万之数,这些可多是劳力啊!可惜赵云当时有些鼠目寸光了,没有想那么的长远!
如今手上也只有一万多的三韩奴隶,当然还有秽貊人与东岁人各有三万多,这六万多人皆是主动忠于自己,可以将他们当炮灰使用,但决对不理将他们当苦力。
至于郡内六十几万汉民百姓,赵云是一个也舍不得,将他们消耗在水库工程上,要知道大型土木工程,少不了得用人命去填。
鲁杰见赵云陷入沉思中,同时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便咳嗽一声说道“侯爷水库工程绝对是利国利民,甚至是造福百姓千百年的大计,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是绝对值得,若是完成了,侯爷定然能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