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3章 最近改的少(1 / 1)

作品:《娱乐之过气歌神,演帝

油画很早就通过西方传教士流入中国,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油画家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批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学习油画以图复兴中国艺术,他们留学归来后对中国的艺术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林风眠先生正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林风眠1900年出生于广东梅县。清末民初的梅县因为华侨的介入,这里重视教育、文化发达,成为广东的文化重镇。林风眠有着不幸的童年,他从小目睹了母亲在家遭受的非人待遇,在他六岁时母亲被卖往异乡离他而去,后来不幸早逝。童年失去母亲的伤痛对林风眠内心造成了永久的伤害。少年时代的林风眠就表现出对文学和绘画的兴趣,中学时他加入美术小组跟随梁伯聪学习图画。1919年林风眠中学刚毕业,远在上海的同学林文铮来信鼓动他留法勤工俭学,而林风眠早就对去法国学习心存向往,于是他很快赶去上海与林汇合,踏上了远赴欧洲的求学之路。1921年林风眠进入第戎美术学院学习,师从院长扬西斯,半年后他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被柯罗蒙教授收在门下。柯罗蒙教授写实风格的绘画让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学子极其着迷,但不多久与扬西斯的一次会面改变了林风眠,扬西斯告诫他要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重视中国艺术,而不要将过多精力放在自然主义艺术上。林风眠接受了杨西斯的劝诫,转而到邻近的博物馆去学习近代绘画。据他的同学回忆,那时候的林风眠就异常喜爱画色彩风景和速写,他很喜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和卢奥,还喜欢悲观主义哲学,被叔本华的书深深打动。正是扬西斯教授对林风眠的教导让他认识到了中国画对于他的重要性,旅法期间他一边学习西洋画的创作方法一边坚持中国画的创作。在他创作之余得出了如下的艺术体会:“绘画在诸般艺术中的地位,不过是用色彩同线条表现而纯粹用视觉感得的艺术而已,所谓‘中国画’同‘西洋画’者,在如是想法之下还不是全没有区别东西吗? ”正因为林风眠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置于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才有了他后来融合中西绘画的思想,他才会在执掌杭州艺专校长之位时反对中西分科、将中国画与西洋画合为绘画系之举。可以这样说,林风眠的艺术修养、艺术主张以及人格特征主要是在法国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起来的。

1924年林风眠的42件作品在法国一个艺术展览会展出,正在法国的蔡元培由此与林风眠相识,对林的作品大加赞赏。1926年林风眠偕夫人爱丽丝瓦特回到中国,此时的北平艺专校长职位空缺,蔡元培先生极力推举林风眠出任,外加各种机缘巧合名不见经传的林风眠被推上了校长之位。林风眠出任北平艺专校长后为该校留任并聘请了许多像齐白石这样以后影响中国艺坛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打倒模仿的传统艺术,打倒贵族的少数独享的艺术,打倒非民间的、离开民众的艺术,提倡创造的、表现时代的艺术,提倡全民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提倡民间的、表现十字街头的艺术”。不过青年林风眠提出的这些艺术办学主张过于激进、不切实际,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他的这种办学思想与当时统治者的利益针锋相对,不久被迫辞职,并南下南京投奔蔡元培。同样是在蔡元培的支持帮助下,1928年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成立,林风眠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他用十年的时间将这所艺术学院建成了当时中国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最强的学校。林风眠的办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进,他在这里提出的办学口号是:“介绍西洋美术,整理中国美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林风眠时期的杭州艺专办学思想灵活,观念现代,学术氛围浓厚,为20世纪的中国美术界培养出了诸如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董希文、吴冠中等大量优秀艺术家,其中的主要功劳不得不归于林风眠先生,可以说没有林先生先进的办学思想就没有今天中国美术的繁荣。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林风眠辞去校长职务,绕道来到时为陪都的重庆。他在这里继续自己的艺术探索,继续着他的中西融合之路。他将自己沉寂下来,在重庆一待就是八年,八年里他放弃了油画专攻彩墨画。不过这一时期的画作几乎都毁于文革,这对于研究林风眠艺术是绝对的损失。

抗战胜利后林风眠回到杭州艺专任教授,这一时期他受到立体派和抽象绘画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现代绘画的试验。1949年以后,林风眠现代主义风格的绘画与新政权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他的作品被当做“资本主义形式主义”的反动教材受到批判、抵制。林风眠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无法适应,不久他回到上海并于1951年正式辞职,至此再未回过杭州。在上海的日子里他继续现代主义绘画的探索,不久之后他的夫人和女儿移民巴西。林风眠一向谨言慎行,有惊无险地经历了各种政治风波,直到文革初期因莫有的罪名锒铛入狱。1972年周总理视察上海,专门问及林风眠的近况,林才被准予无罪释放。文革结束,在叶剑英的关照下林风眠被准予出国探亲,从此在香港定居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