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0章 吕子明智取荆州(1 / 1)

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

却说吴侯对吕蒙说:“陆口这个职位,过去周瑜保荐鲁肃,鲁肃后来保荐你。现在你保荐一个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你就可以了。”吕蒙说:“陆逊有辅佐帝王的才能,能够担当这个职务,再没有其他有高明深远见识的臣子了。如果让陆逊前去守卫,对外观察他们的动静,对内考察他们的情况,荆州无疑可以攻取了。这个人内在藏着韬略,不表露在外。如果任用名声大的人,关羽必然会提防,荆州怎么能攻取呢?”孙权非常高兴,当天就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守卫陆口。陆逊拜谢推辞说:“我是年纪小又没学问,承蒙重大责任,恐怕辜负所托。”孙权说:“吕蒙保荐你,一定不会有错。你不要推辞。”陆逊拜谢,接受了印绶,连夜前往陆口。交接马步水三军完毕后,陆逊就写了一封信,准备了一匹名马、两段奇异的锦缎、酒礼等物品,派遣使者送到樊城来见关羽。

关羽公正坐在中军帐中调养箭伤,按兵不动。忽然有一个人禀报说:“江东陆口的守将吕蒙病危,孙权把他召回调理。近来任命陆逊为将领,代替吕蒙处理事务。现在陆逊差人带着书信礼物,来拜见君侯。”关羽指着来使说:“孙权见识短浅,为什么任用这个年轻人当将领呢?我荆州有像泰山一样的安稳,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来使伏在地上,颤抖着说:“陆将军特意呈上书信并准备礼物,一来是向君侯表示祝贺,二来是让两家和好。希望您能笑着收下。”关羽拆开书信观看。信中说:

东吴的陆逊恭敬地行百拜礼致信给大汉将军您:以前您能看准时机而行动,依据军法行军,稍微行动就取得大的胜利,是多么伟大啊!敌国出现败绩,对同盟是有利的,听说后为之庆贺拍手称快,想着趁此机会席卷敌军,共同辅助王朝的纲纪。现在我不才,接受任命来到西边,仰慕您的风采,想聆听您的良好规划。并且于禁等人被擒获,远近的人都称赞羡慕,认为将军您的功勋足以长久传世,即使是过去晋文公在城濮的军队,淮阴侯韩信攻克赵国的谋略,也无法与您相比。听说徐晃等步兵和骑兵停驻军旗,窥探您的大旗,曹操是狡诈的敌人,愤怒而不思考困难,恐怕会暗中增加兵力,来满足他的野心。虽说他们军队疲惫,但仍然是因为其凶悍。而且在作战胜利之后,常常苦于轻敌,古人依靠战术,军队胜利后更加警惕,希望将军您多做周全的计划,以确保独自取得胜利。我是个书生,生性愚钝迟缓,喜欢邻近您的威严和仁德,乐意自己倾尽所有,虽然不一定符合您的策略,但仍然可以心怀敬意。倘若您能明白并关注,还请您考察。我无比敬仰您到了极点。建安二十四年秋九月,东吴的陆逊再次下拜。

关羽看完信后非常高兴,仰脸大笑,命令身边的人收下礼物,招待来使。

使者回去见陆逊说:“关羽很高兴,不再有担忧江东的意思了。”陆逊大喜,秘密派人探知关羽果然撤走了荆州大部分的兵力,前往樊城听候调遣,只等箭伤痊愈,就想要进兵。陆逊察知详细情况后,立即派人日夜兼程报告给吴侯孙权。孙权召见吕蒙说:“现在关羽果然撤走了荆州的兵力,去攻取樊城。现在可以设计,你与我的弟弟孙皎一同率领大军,担任左右都督,去夺取荆州。”孙皎字叔明,是孙权叔父孙静的第二个儿子。吕蒙说:“主公如果认为我有能力,可以让我独自担当;如果认为征虏将军有能力,就请让他独自负责。难道不记得昔日周瑜、程普担任左右都督,共同攻破江陵吗?虽然决策由周瑜做出,但程普自己长期担任国家的将领,因此两人不和,几乎败坏了国家大事。这是眼前的教训啊。希望主公思考一下。”孙权恍然大悟,于是拜吕蒙为大都督,总管节制江东各路军马;命令孙皎在后面接应粮草。吕蒙拜谢,点兵三万,快船八十多只,会水的人都穿着白色衣服,扮作商人,却将精兵埋伏在【舟冓】中。接着调配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相继前进。其余的都跟随吴侯作为后续救援接应。调遣完毕,吕蒙告诉吴侯应当先派遣使者前往许都,让曹操出兵然后袭击关羽的后方。使者领命去了。

养子当如孙仲谋,吕蒙谈笑便封侯。白衣摇撸真奇计,一举荆襄取次休。

吕蒙在船中,对沿江烽火台所俘获的官军,用丰厚的恩情笼络他们,把自己的衣服食物赏赐给这些官员,所以他们感恩而没有怨恨。

却说吕蒙召集诸位官员询问他们说:“夺取荆州的计策,应当怎么做?”(他们)回答说:“我们这些人感激将军不杀之恩,愿意献出荆州来报答您的大德。”吕蒙说:“怎么能得到它呢?”投降的官员回答说:“我们都在城下虚假地报信,骗开城门,以纵火为信号,就可以轻易得到。”吕蒙非常高兴,重重地加以赏赐,就让他们引领去夺取城池。等到半夜,来到城下叫门。守门的官吏认出是荆州的士兵,打开了城门,一阵火起,吴兵全部进入。夺取荆州完毕后,吕蒙就派一百多骑兵,带着榜文在各处张贴以安抚百姓,告知吴兵:“如果有胡乱杀害一个人的,诛灭他的三族;胡乱夺取人家财物的,按照军法处置。”于是居民都没有丝毫损失。第二天天亮,家家点起香火迎接。吕蒙传令说:“只要是原任的官员和吏员,仍然恢复原职。”并且把关公的家属另外安排到别的宅院好好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