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9章 洪的心愿(2 / 2)
作品:《我重生在二十世纪》杨光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大一小,尽管食不果腹,但因年轻,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尤其是李杰邦,从乞讨为生到有人关怀,其中的酸甜苦辣,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
“然而,这一切在二十六年前彻底改变了。”李杰邦的声音里满是哀伤。
杨光掐指一算,今年是1998年,二十六年前,正是1972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师父不仅对我好,对所有人都好。他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便在李家河办起了一所学校,也就是如今的高家岭二中。”
杨光对这所中学并不陌生,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九个班,五百多学生,全国不知凡几。他未曾想到,这所学校竟与师祖有着不解之缘。在那个年代,敢于办学,其胆识可见一斑。
李杰邦续道:“师父出身贫寒,又提倡孩童皆应入学,加之中医在那时的境遇……种种因素,导致师父被关进了牛棚,日日夜夜遭受批斗,连我也未能幸免。”
“直到有一天,他们找到我,说只要我揭发师父的‘罪行’,或与他划清界限,便放我一马……”
李杰邦泪水涟涟:“我软弱,我没能坚持住。我走到关押师父的牛棚,告诉他,我们之间再无瓜葛。我至今难忘师父那苍白绝望的面容,当晚,师父……”
杨光沉默不语,他未亲历那个时代,不便评说,但师祖无疑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悲剧英雄。
杨光再次跪倒在坟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不论医术传承,单凭师祖在那个年代敢于办学的壮举,就足以令杨光对他充满敬意。
李杰邦望着杨光,缓缓道:“师父走后,那些人得意洋洋地离去。我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师父安葬于此。后来,我本想离开,却发现天地虽广,却无处可去。想起师父生前两大愿望:一是让更多人有文化,二是希望人们健康,即使生病也能及时就医。我便留了下来。”
“徒儿此行,正是请师父出山!”杨光坚定地说。
“我知晓。”李杰邦点头,这段时间杨光的言谈举止,早已透露出此意,“但我不能离开,师祖一生孤寂,我要在这里陪伴他。”
“师父,您这是误解了师祖。若他知道您这些年一直困守余岭,怕是要从棺木中跳出来,狠狠训斥您一番呢!”
李杰邦对这徒弟既爱又恨,口无遮拦是他的缺点,但若真能如杨光所说,他愿以自己的寿命交换师祖的归来。“你刚才提到了师祖的两个愿望……”杨光意识到自己在师祖坟前的玩笑太过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