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1章 送走他(1 / 1)
作品:《我重生在二十世纪》次日考试,杨光原预备懵懂应对,却意外发现脑中如明镜般清澈,笔下虽未生花,却也洋洋洒洒,似有高人暗中助他打通了学识的任督二脉。
交卷后,他踏上归途,沿途洪水肆虐的痕迹历历在目。车行至杨家湾,自与肖战别后,此地对他而言已成陌生。西河水位虽降,但湾内洪水仍顽固不去,无处排解。平日里不显,直至洪水侵袭,方知此地低洼。杨光望向自家,半数楼层仍浸泡水中,心中挂念父母归来时的境遇与栖身之所,却未下车探访。班车摇摆间穿过了杨家湾,不久便抵达源潭镇集市,旅程至此终章。
李家山位处源潭镇北端,距镇约二十里,班车至此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农用三轮车。杨光寻得一辆驶往李家山的小三轮,车厢狭小,仅能容纳八九乘客。不久,集市归人陆续登车,彼此熟络,交谈间方言连篇,让杨光颇为费解。
李家山于他而言是未知之地,告知司机目的地后,对方即刻问道:“是去李书记家吧?”杨光点头确认。司机打开了话匣子,赞颂李为民乃刘家山之光,为源潭镇及李家山立下汗马功劳,惋惜好人命短,又提及李家大嫂的贞烈。原来,司机与李为民同村。
“政府虽风光料理后事,但送行之人何在?”司机摇头,显然,在他眼中,无子送终,再盛大的葬礼也难免遗憾。西江省重男轻女之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杨光心绪复杂,司机自言自语一阵,也放弃了交谈。三轮车缓缓前行,近一小时后,哀乐之声从路边不远处的村庄隐约传来。
“那就是李书记家了。”司机未言,杨光已见土坯房前人群聚集。
杨光步入其中,众人并未过多留意。李杰邦身为官员,这几日政府人员、刘秀娘家人及亲戚频繁往来,陌生面孔并不稀奇。
杨光不识众人,亦不知丧事由谁主持,遂致电肖战,而肖战不在现场:“我还以为你到了镇上会来电。你稍等,我马上到!”肖战所言不虚,不出十分钟便现身,脚上同样佩戴白花,以示哀悼。“我领你去见李家山的村长,这次的事主要由他负责。”
得知杨光愿为李为民尽孝,村长颇感宽慰。李为民人品敦厚,遗憾的是与其兄弟关系疏远,他们拒绝让子女承此重任,村长原以为这对夫妇将孤单上山,沦为乡间笑柄。杨光虽非李姓,却是李为民所救,由他担此孝子之责,众人无话可说。
随后几日,杨光驻留李家山,扮演孝子角色,日间随道士绕棺而行,夜晚则长跪于双棺之前。杨光父母亦至,因扮演李杰邦之子,且年岁与李为民夫妇相仿,无需着孝服,却日夜伴其左右。鸡峰水库下游十几个村庄的村民也轮流前来吊唁。
有村民见杨光长跪不起,劝他起身或休息,因连续跪拜实属劳累,多数孝子皆会抽空小憩后再回,而杨光即便入睡,亦维持跪姿,有时甚至伏地而眠。
李为民的兄、弟及其四侄,目睹杨光之执着,心生不安:“杨光,你这样做让我们情何以堪!”杨光不为所动,他只做认为正确之事。李为民之死,在他看来皆因己之故,刘秀更是如此。他深知,泥石流时,李为民在其后,自己侥幸逃脱,而李为民避无可避。若非李为民岸边呼喊,他不会延误,早已与其他村民安全撤离。
十月五日,李为民夫妇出殡,李家山人潮涌动,送行队伍绵延至五里之外。杨光走在队首,棺木抬起之际,他脚步踉跄,险些跌倒,幸得旁人及时搀扶。原以为是父母相助,因他们始终相伴,转身却发现是陈丹,那张令人爱恨交织的容颜,令杨光惊讶不已。
陈丹似知其疑问,解释道:“李书记高风亮节,为保鸡峰水库下游十几个村庄的百姓安危,牺牲自我。家父闻讯,坚持要为李书记送最后一程,我便随行而来。”
杨光回首,确有一群神色凝重的领导模样的人,其中居中者,无需多言,便是陈丹之父陈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