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72章 丹阳书院(九)(1 / 2)
作品:《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第172章丹阳书院(九)
在场的众位学者中,康王和谢阳伯并未显露出过多的震惊之情。
或许是他们对此类现象已司空见惯,因此显得较为淡然。
面对周围的惊叹声,康王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在他所熟知的年轻学者中,郭呜仁无疑是才华横溢的,同时也被认为是最难驾驭的!
然而他并不担忧他人会挖角郭鸣仁,因为郭鸣仁早已被视为康王府的得意门生。
“竟有如此多样的解析!”
“而且论述充分,令人信服!孔圣先师的弟子多达三千,若真无法使之一悟,儒学又如何盛行于世?!”
“确是如此!但何谓倒勾子加一点?”
“一点一撇,以及那个小圆圈又寓意何在?”
许多人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产生了疑问。
“为何是从左至右书写?这其中又有何深意?”
一些人借讨论之机故意提高音量,以便让郭鸣仁听到,毕竟他们不便当面请教。
郭鸣仁亦听得到了这些质疑声,他从容不迫地取出手巾擦拭干净手上的粉笔灰,然后举起戒尺在黑板上敲击两下,才回答道:“这些被称为标点符号,日后你们自会学到,并有相应的书写规范。”
他接着指向一个问号解释道:“此符号名为问号,代表句子为疑问句,而非陈述!文字中通常会用‘呼’、‘哉’、‘焉’、‘何如’等字眼来表达疑问,但未使用这类字眼并不意味着发言者没有提问之意,须知言语是有声调变化的!”
“就比如我说,大家吃过饭了没?”
“大家吃过饭了?”他停顿了一下,“没!”
“仅凭七个字,连成一句问与前六个字问有何区别?两者是否表达相同的意思?而那个‘没’字可以是一个回答。”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测,这句话是孔夫子向学生提出的疑问,而学生未能回应,随后孔夫子才给出了答案?!”郭鸣仁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场的学识渊博之大儒自然心领神会,但那些思维相对保守的人可能一时间难以接受这种观点。
思维保守者并不一定都是年长者,他们历经沧桑,看淡世事。他们未必会赞同你的观点,但起码的尊重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