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0章 栎阳造的可行性(2 / 2)

作品:《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另外还有一句,石硫磺出汉中。

这两玩意单独拿出来说,那不算什么。

可出现在同一本书中,就那么一点点的巧合了不是。

正所谓一硝二硫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火药配料的前两者,出现在同一本书中,这就很巧。

如果再加上点炼丹术,火药这玩意,在战国时期或许真有人整出来过。

可惜,这也就是博主空口说说。

毕竟那时候的古籍,能传承下来的不多,即便是传承下来了,也难以破译。

《范子计然》也不过就是一个孤证。

而且书中也没有提到火药的成品,这不能说明什么。

暂时找不到更多的其他例子。

所以,现在咱们只能假如一下。

假如当时真的有火药,而且这火药还被大秦搞大摸底,给摸出来了。

那么栎阳造,有没有可能真被造出来呢?

老青虽然不是完全的秦吹,但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大秦的工业水平,其实不低的。

当时大秦的所有武器,同一零件基本是通用的。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模块化,标准化。

以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文物为例。

四万多支箭矢,仅仅只有七支,不是同一型号的。

而其余同型号的箭矢,它们的箭头几乎一致,误差方面要小于0.16毫米。

还有28套保留较为完整的弩机,在拆开后发现这些秦弩各零件都是通用的,尺寸方面几乎没有差距。

根据这些,咱们就不难判断出一点。

那就是大秦当时是有自己流水线的。

而且大秦对于武器的发展也是最积极的。

大秦的军队之所以强,军功制是一点,军工也是重要的一点。

他们只要能弄明白火药的武力,必然会去弄枪弄炮。

原因嘛,根据出土兵马俑的情况来看。

大秦的所有士兵,基本都有配置弓,弩等远程武器的。

无论是步兵,骑兵还是车兵,基本上都配置了弓弩。

根据推断,秦弩小的最大射程可达150米,大的可达近九百米。

由此可以得出答案,老秦人那是能用弓箭解决的事,绝对不用刀。

他们应该也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吧,果然,这毛病是刻基因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