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5章 清朝广东第一位状元庄有恭(1 / 1)

作品:《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

乾隆元年,庄有恭在科举里科考落榜后,心中满是失落和迷茫。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跟随邬姓同学一同前往惠州邬家学堂。据说,这个学堂的创办者曾经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在清远县考中过第一名。因此,庄有恭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沾一沾这位前辈的喜气,或许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运气。

当庄有恭走进学堂时,他立刻注意到了挂在显眼位置的邬氏家训。他好奇地走近前,仔细地阅读起来。这些家训的内容让他感到十分惊喜,因为它们不仅写得非常出色,而且与他自己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庄有恭不禁感叹:“如果我能成为这样的家族中的一员该多好啊!”

就在庄有恭全神贯注地看着邬氏家训时,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降临。原来,被封存在邬氏家训里的邬思道的一部分灵魂感受到了庄有恭的到来,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庄有恭流露出对邬氏家训的欣赏之情时,封印自动解开,邬思道的分灵魂从邬氏家训中飞出,直接没入了庄有恭的头颅之中。

此时的庄有恭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等他恢复过来时,他觉得自己好像变得聪明了许多,脑海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想法和见解。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邬思道的分灵魂融入了他的身体。

邬思道的分灵魂和庄有恭的灵魂融合后,得到了对方的一切信息。

庄有恭自幼便有神童之称,这并非浪得虚名。庄有恭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颖才智。年仅十三岁的他已经能够通读五经,这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成就。

庄有恭的家族背景也颇为有趣。他的爷爷原本是福建晋江人,但后来迁徙到了粤西山区居住。而庄有恭的父亲庄存斋则有着一段独特的经历——他原来是个屠夫,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然而,这个家庭却孕育出了庄有恭这样的天才少年。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转眼间便来到了乾隆三年。这一年,庄有恭(实际上是邬思道)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并成功上榜,一举考中了举人。

紧接着,乾隆四年,拥有邬思道记忆的庄有恭又踏上了会试之路。由于乾隆皇帝正是邬思道所教导出来的,因此对于皇帝的喜好和文风,邬思道可谓了如指掌。在考试时,庄有恭答题和撰写文章时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果不其然,庄有恭在此次会试中表现出色,最终高中状元。

庄有恭身上融合了邬思道与薛克俊两个人的灵魂记忆,而其中的薛克俊曾经在珠江流域的江河之中藏匿过宝物,但也因此遭遇不幸。所以庄有恭不禁想到,当大清入侵大明并南下的时候,必定会有许多像薛克俊这样的官员将黄金隐藏在江河之中。可以想象,在江河流域之中,肯定埋藏着大量的宝箱。尽管在和平时期可能已经有不少人发现并取出了一些宝箱,但大清当时频繁屠城,导致许多宝箱成为无主之物,仍然静静地躺在江河之中。

这些财宝原本应当发挥其货币的价值,如果一直深埋于江河之下实在是太可惜了。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财宝挖掘出来呢?庄有恭突然灵机一动,或许可以通过挖湖储水等水利工程来改变江河的流向,一旦江河改道,旧的河道必将短暂断流,那些宝箱也将重见天日。

然而,这个工程的规模极其庞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如此,还必须要有足够高的官位才能够有资格向皇帝提出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建议,以解决水患问题,并通过修建灌溉渠来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人们的智慧与勇气将被充分激发出来,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

目前刚刚高中状元的庄有恭深知,此时不必过多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应该全力以赴地提升自己的官位。只有不断向上攀升,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于是,庄有恭决定先放下这个念头,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努力争取更高的职位。

不久之后,庄有恭就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并进入南书房任职,还得到了“南书房行走”的赏赐。南书房最初是由康熙帝设立的,其目的在于选拔那些品行端正且学识渊博的翰林学士进入其中工作。在清代前期,南书房行走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而更像是一种特殊的职务,主要负责与皇帝一同探讨和研究古代典籍以及学术文化,同时还要教导皇子们儒家经典等知识。康熙帝当初设立南书房,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汉族文化,但实际上这也是他为了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措施之一,通过挑选出优秀的汉族知识分子来为自己服务。因此,能够进入南书房工作,不仅意味着皇帝对庄有恭个人品德和学识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让他拥有了比其他普通朝臣更多接触皇帝并参与政务的机会,从而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