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9章 重新定都(1 / 1)

作品:《重生女王归来

随着河套地区的成功收复,大量移民涌入此地,各类生产生活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入。面对这一新形势,柳叶儿提出了全民军事化的策略,旨在让每一个平民都掌握武器和战斗技能。管恢和黄建刚深知这一决策的复杂性,他们必须在确保平民拥有自卫能力的同时,防止武器失控带来潜在的危险。

为此,他们精心设计了一款以加兰德步枪为蓝本的武器。这款武器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缩小了口径和射程,以确保其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民兵使用铜头弹,而平民则使用塑胶子弹,这种子弹能够造成一定的伤害但不会致命,从而使平民具备了一定的自卫能力。枪支按照人头进行发放,而子弹则需要自行购买。

此外,每个成人还配备了一匹机器马和一支缩水的加兰德步枪。他们被要求将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活动,另一半的时间则用于军事训练。每年还会举行军事技能比赛,以检验训练成果并激发平民的军事训练热情。对于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人,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这进一步提升了平民参与军事训练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措施,河套地区的平民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保障,还具备了较强的自卫能力,为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广大民间,高产的土豆、红薯和玉米得到了广泛推广,鸡、猪等家禽家畜的养殖规模也大幅增加,农业机械更是普及到了家家户户。随着饲养业的蓬勃发展,家家户户都盖起了鸡舍猪圈,以土豆和玉米为主食喂养家禽家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对肉食的消费逐渐饱和,蔬菜水果反而变得比肉食更加珍贵和受欢迎。

赵构率领的宋军,穿越黄河后,立刻着手实施筑城计划。他们留下民兵驻守兰州一带,而赵构则亲自率领前锋部队英勇杀敌。同时,郑大业率领后续部队投入到紧张的筑城工作中,管恢则负责调配大量机械设备,并就地取材制作硅基脂城砖。挖掘机挖掘壕沟,迅速填入城砖打造坚固地基。众多人手与机械协同作战,工作进度异常迅速,仅五天时间,一座直径达一公里的城池便巍然屹立。

筑城完成后,赵构留下部分兵力守卫新城,主力部队则继续向前推进。三十公里外,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筑城工作。随着对机械操作的日益熟练,城池的修建速度越来越快,最终竟达到了一天建造一座城池的惊人速度。赵构的军队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在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一座座坚固的城池,为保卫国家、维护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形势发展势头良好,但宋军的大规模行动也引起了土蕃的警觉。一次偶然的遭遇战中,一支土蕃人马与正在修筑城池的民兵发生了冲突,双方均有一定伤亡。随后,随着民兵援军的及时赶到,土蕃人马选择了撤退。这一切都被郑大业密切关注着。他审视着地图,东边和西边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控制,北边河套的部队也将顺着黄河两岸推进,两面夹击之下,北面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唯独南面的土蕃仍是一个隐患。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汉人对西藏的控制历来薄弱。在红朝时代,西藏地区也频繁发生动乱。随着兰州即将成为新的首都,土蕃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解决土蕃问题,河西走廊的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随时可能面临来自背后的威胁。因此,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土蕃问题,以解除后顾之忧。

郑大业召集了皇子皇女们,他问道:“面对当前的局势,你们有何看法?”早在西征筹备之初,郑大业就已决定让每位皇子皇女独立管理一片区域,他鼓励他们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征程中,他们纷纷就战略战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建议与郑大业的预想相去甚远,但他却非常欣赏他们的积极态度。皇子皇女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众多建议,这既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也彰显了郑大业培养后代的决心。

这时,成王赵松站起身来,向郑大业院长请示道:“郑院长,我可以走到地图前详细讲解吗?”郑大业点头应允:“当然可以,你请。”

赵松走到地图前,手握指挥棒,眼神坚定地望着兰州的位置,开始分析道:“兰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将成为我们宋国的新国都。国都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从地理位置来看,兰州东面是关中地区,一直由我方严密控制,因此东部防线坚如磐石,无需过多担忧。北方左面是沙漠,地势险恶,敌人难以穿越,因此北面的威胁也较小。右面则是黄河,自古就是天险,足以抵挡外敌。上方则是河套地区,目前也在我方的掌控之中。至于蒙古地区,也已被我军牢牢控制,北方的威胁几乎不存在。”

赵松顿了顿,继续分析道:“西面是河西走廊,虽然地势险要,但在我军的连续攻势下,正逐步纳入我方控制之中,因此西面的威胁也在逐步减小,直至消失。然而,南面的土蕃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土蕃与兰州接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兰州地势平坦,缺乏天然防御屏障,一旦土蕃发动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土蕃的威胁,确保兰州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