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9章 清洗和渗透(1 / 1)
作品:《大秦,我鬼谷传人》公元前 221年,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始皇站在高耸的城墙上,俯瞰着广袤的疆土,心中涌起无限的豪情与决心。他深知,要巩固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必须消除原六国势力的潜在威胁。
秦始皇发布命令,收缴民间私藏的兵器。铁器的碰撞声响彻咸阳城,兵器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熔炉,铸成了巨大的钟鐻和十二个金人,每个金人重达千石,放置在宫廷之中,成为秦朝强大的象征。
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的迁徙行动展开。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的豪杰迁至咸阳,共计十二万户。这些豪杰通常都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在当地拥有巨大的权势和号召力。他们的存在,犹如一颗颗隐忧的种子,可能威胁到秦朝的统治。
地方豪强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但当他们被强制迁出熟悉的环境,离开根据地时,嚣张气焰便大为减弱。他们被集中到国都,置身于帝国的核心,处于秦始皇的直接监管之下。
在咸阳,天子脚下,豪强们不得不收敛起往日的跋扈。秦朝政府展现出强大的控制力,对于不服从迁移命令的人,绝不姑息。那些试图反抗的豪强,无论是露头那些试图反抗的豪强,无论是露头一个还是一批,都将面临严厉的打击。秦朝政府的铁腕手段让他们明白,顺从是唯一的选择。
这场大清洗不仅仅是对原六国势力的削弱,更是对秦朝统治的巩固。十二万户的迁徙,意味着原六国的有头有脸有权势的势力被重新洗牌,他们的影响力被削弱,秦朝的中央集权更加稳固。
秦始皇的目光坚定而冷峻,他明白,只有通过这样的坚决行动,才能确保秦朝的长治久安。他要打造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让天下归心,让历史在他的脚下展开新的篇章。
在这场大清洗中,秦朝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决断力。收缴兵器、迁徙豪强,一系列举措有序进行,为秦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矛盾,秦朝在巩固统一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那些应命搬迁的六国豪杰历经艰难,终于抵达咸阳,并得以安顿。然而,仍有一些豪强违抗朝廷法令,选择逃亡。
秦始皇绝非仁慈之主。秦灭六国后,他并未仿效之前的帝王大赦天下,而是持续追捕罪人。
赘婿、商人和逃亡者有何共同之处?逃亡者已明确有罪,那么赘婿呢?历经残酷的灭国之战,许多户籍资料难以查证。一个陌生的外乡人成为某地的上门女婿,其过往历史难以清晰界定。若背景清白,似乎无理由惩罚;但对于有嫌疑者,当时并无“疑罪从无”的概念,无法确定时,便视同逃亡者。同样,商人在此指的是游商,他们四处奔波,行踪难定。若无法确定其合法性,也只能被视为逃亡者。
普通百姓,在战乱结束后定会归乡,回到故土。而战后仍在逃亡的人,必然是违反秦国法令、与秦帝国不合作的群体,是秦帝国的打击对象。
秦始皇任用逃亡者为兵,攻取南越西瓯国等地,其意图显然是:若能打赢甚好,若打不赢,既能消耗百越人的实力,也能消耗军队中的可疑分子。当然,军队的领导层、监军和骨干必然是可靠的秦人。作为炮灰的可疑分子,只能承担最危险、最艰苦的任务。若战死,便也罢了;若幸存,便赏赐一口饭吃,继续接受下一项危险工作。
五十万受贬谪者被流放至五岭守边,这表明受处罚的人数众多。能被贬谪的只能是官员,这意味着统一后不久,秦开始对原六国留任的官员进行大规模清洗。五十万可不是小数目,几乎将原六国的中上层官员清洗殆尽。
至于那些治狱不公正及错判、误判案件的官吏,则被发配至南越西瓯的各个根据地及秦堡。秦始皇对逃亡者采取了严厉的政策。他视逃亡者为违反秦国法令、与帝国不合作的群体,将其视为打击对象。对于这些逃亡者,秦始皇下令进行追捕和惩罚。
为了加强对逃亡者的管控,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派遣专门的军队和官吏进行追捕,设立关卡和检查站,对过往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盘查,以确保逃亡者无法逃脱。
对于被捕获的逃亡者,秦始皇实施了严厉的惩罚。他们可能会被判处重刑,如劳役、流放甚至死刑。秦始皇希望通过这种惩罚来震慑其他人,阻止他们逃亡。
此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逃亡的发生。他加强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确保每个人都在帝国的掌控之下。同时,他也通过宣传和教育,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减少逃亡行为的发生。
秦始皇对逃亡者的政策体现了他对国家秩序和稳定的强烈追求。他认为逃亡者的存在会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清除。这一政策也反映了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严格法制和中央集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