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10章 寻找解决之道(1 / 1)

作品:《一个交警,抢刑侦的案子合适吗?

在警局内部,争议的风暴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原本平静的工作环境。这种混乱的局面让许多人意识到,必须要找到解决争议的方法,否则警局将陷入更深的泥沼。

一些中立的警员,他们既看到了徐麟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也理解传统规则存在的必要性。于是,他们自发地组织了小型的讨论小组,希望能够成为化解这场激烈争议的调和剂。

这些讨论小组的成员们深知任务的艰巨性。他们精心挑选了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代表,试图搭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警局的一间空闲会议室里,第一次讨论小组会议开始了。会议室里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墙上挂着警局的荣誉旗帜,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这场关乎警局未来走向的讨论。

支持派的代表小王警官率先发言,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各位同事,我们都知道徐麟的办案方式确实打破了常规。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在之前的案件中取得的成绩。那些看似毫无头绪的案件,在传统办案模式下可能会陷入僵局,但徐麟凭借他跨部门的办案方式,成功地将罪犯绳之以法。他的行为出发点是为了追求正义,更快地给受害者一个交代。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打破了部门界限,就全盘否定他的贡献。”

反对派的张警官皱着眉头,反驳道:“小王,我理解你的观点。但你也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警局的传统规则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它就像一座大厦的基石,支撑着整个警局的运作。如果每个人都像徐麟这样,随意跨越部门界限,那这座大厦迟早会崩塌。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成果,就忽视了长远的稳定。”

其他警员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位年轻的中立警员小李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现在的犯罪形势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部门分工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显得有些僵化。徐麟的行为也许是一种探索,一种对新办案模式的尝试。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保持警局基本秩序的前提下,对现有的规则进行一些微调,以适应现代犯罪侦查的需求呢?”

然而,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双方的完全认可。反对派认为这是对传统规则的一种变相破坏,而支持派则觉得这种微调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像徐麟这样有创新能力警员的潜力。

随着讨论的深入,气氛变得越发紧张。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互不相让。每一次发言都像是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却无法让湖水归于平静。

在接下来的几次讨论中,话题逐渐扩展到了具体的实施细节。比如,如果要调整规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确保新的规则不会被滥用?这些问题让讨论变得更加复杂。

支持派提出可以设立一个特殊的跨部门办案小组,成员由各个部门自愿报名的警员组成,在遇到复杂案件时,这个小组可以迅速行动,打破部门界限进行合作。但反对派认为这会导致资源的分散,而且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比如各个部门之间对于小组成员的争夺,以及小组成员在原部门和小组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

反对派则提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避免像徐麟这样因为信息不畅通而不得不跨越部门去获取信息的情况。但支持派反驳说,仅仅信息共享是不够的,很多时候需要实际的人员协作和资源调配,而这正是目前部门界限所限制的。

除了在会议室里的讨论,这些中立的警员们还尝试在其他场合进行交流。他们在警局的训练场上,趁着训练休息的间隙,组织警员们围坐在一起,继续探讨这个问题。阳光洒在警员们坚毅的脸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制服,但他们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解决争议的渴望。

然而,尽管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讨论往往还是陷入僵局。每一次看似接近达成共识的时候,总会因为一个新的观点或者一个细节问题而前功尽弃。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虽然努力寻找着出口,但总是被重重迷雾所阻挡。

在一次警局组织的户外团建活动中,原本是为了增强警员之间的团队凝聚力,但争议的话题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提起。大家围坐在草坪上,周围是青山绿水,本应是轻松愉快的氛围,但因为这个话题变得有些沉重。

支持派的警员们试图通过讲述一些实际案例来证明徐麟办案方式的可行性。他们提到了一个涉及多个地区、多种犯罪类型的复杂案件,如果按照传统的部门分工,各个部门分别进行调查,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难将各个线索串联起来。而徐麟的跨部门办案方式,能够迅速整合资源,从多个角度同时入手,大大缩短了破案时间。

反对派的警员们则强调了传统规则在维护警局秩序方面的重要性。他们以警局的日常管理为例,如果每个警员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跨越部门界限,那么工作安排将会变得一团糟。比如,刑侦部门的警员如果随意参与交警队的工作,可能会导致交警队原本的工作计划被打乱,影响交通管理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