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9章 西征2(1 / 2)
作品:《敌人!我一般采用炮决!》国民政府对于西北的局势深感不满。
红军的主力部队纷纷会师,数万红军战士在陕北地区仿佛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苏区”。
然国军各地的实力派,如东北军和西北军,却似乎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对剿灭红军的任务显得心不在焉。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民政府决定调动260个团的兵力,以中央军为主力,分为四路进行围剿。
他们企图趁红军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陕甘苏区。
红军的三大主力刚刚会师,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从军事部署来看,国民政府对这次围剿进行了精心策划。
中央军的第37军和第3军分为两路,从会宁向靖远方向进行夹击。而嫡系第1军则作为主力,从静宁向海原方向推进。
同时强令东北军的67军及其骑兵师也从隆德向黑城镇方向施压。
国民政府的这种部署明显是在向东北军、西北军等施加压力,甚至有意借机派兵进入西北进行“监军”。
面对敌军的大规模进剿,红军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围剿,红军总部在三大主力会师前就提出了旨在消灭国军第一军的《静会战役计划》。
然由于种种原因,静会战役和随后的宁夏战役计划都未能成功实施,迫使红军不得不放弃豫旺以西的大片土地。
国民党军则趁机从静宁、会宁一路追击至陕甘苏区的边缘,形势异常危急。
红军所在的陕甘宁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上最为贫瘠的地区之一,人口稀少,干旱少雨,物资匮乏。
数万红军战士聚集在这里,不仅难以补充兵员和筹集物资,而且作战空间也十分有限。
此外,红军刚刚会师,红二、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红一方面军也刚刚经历过连续作战,都显得疲惫不堪。
若红军在反围剿中失利,他们或许将不得不离开陕甘,向东渡过黄河,再次进行战略转移。
在长征的历史中,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先例。
红二、六军团曾在贵州毕节设想建立根据地,但最终在军事压迫下不得不继续转战。
因此,红军必须坚决打击中央军,以确保陕甘苏区的安全。
当时的军事态势是,国军第1军正向豫旺推进,第37军驻守黄河东岸,而第3军占领同心县城后行动迟缓,基本上在原地观望。
东北军则不愿再充当炮灰,选择在庆阳、驿马镇一带“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