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11章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2 / 2)
作品:《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出师表》中这句话,简洁全面的概括了诸葛亮当时的生活和处境。
当然,‘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是他的谦虚之语。”
“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生活,正史有记述如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梁父吟为山东民谣,记述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流传久远,意蕴深厚。
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对这首民谣情有独钟,
或许是因为它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又或许是因为他在其中领悟到了权谋变术中的生存智慧。
那十年的隆中生活,
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段极为宝贵的时光。
他身处山水之间,心却沉浸于天下大事。
与当地名士的交往中,他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见识和才能。
可以说,
正是这十年的潜心修炼,
为诸葛亮日后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这儿,处于三国之前时代的观众们,顿时忍不住质疑起来,
“自比管仲、乐毅???”
“这人好大的口气啊!”
“不过能排在历史名相第二,应该也是有真本领的人。”
“苏先生不是说了嘛,后世诸葛亮的名气只输孔圣,想来不可小觑。”
“可惜,苏先生的排行只取秦始皇及其之后的人物,否则管仲、范蠡,肯定能排在他们前面!”
“这可不好说……”
在观众们的议论声中,苏治继续解说道,
“建安12年(公元207年),
已经年近半百(四十七岁)的刘备,三临隆中,
拜访当时仅有二十七岁的诸葛亮。
正史对此有以下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亮。
诸葛亮足不出户,却知天下大事!
他先为刘备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历史记载如下:
备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