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5章 邸报(2 / 2)
作品:《科举之农门状元》与此同时,张平还去翰林院请一些大人帮忙撰写邸报的重要文章,以增加邸报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要知道翰林院这些人的出身基本上都是一甲,平时学子们可都是见不到的,要是能在邸报上出现他们的文章,那这邸报的分量可就不一般。
张平深知这一点,所以亲自登门拜访,言辞恳切地请求他们相助,翰林院的大人们起初还有些犹豫,毕竟这是从未有过之事。
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阐述了火炕之事对百姓的重要性,以及邸报在其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且这还是他们扬名天下的机会。
最后有几位资深的翰林院大人终于愿意,张平对他们感激不已。
“诸位大人的才学,定能让这邸报大放异彩,百姓们也能从中受益良多。”
“张大人一心为民,我等自当尽力相助。”
文人墨客们也将邸报的初稿拟定完成,张平仔细审阅后,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在张平的精心筹备下,邸报的发行逐渐走上正轨,资金也开始有了着落,火炕之事推进有望。
……
四月,火炕基本上已经在试点完工,而邸报之事也是蒸蒸日上,一些前期投广告位的商户也是有了回报,比如上京城的一家绸缎庄。
原本这家绸缎庄只是在京城小有名气,自从在邸报上投放了广告,名声大噪,生意愈发兴隆。绸缎庄的老板对张平感激涕零。
“张大人,多亏了您这邸报,我这小店如今门庭若市,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这也是您的货品质量上乘,邸报不过是推波助澜罢了。”张平微笑着回应。
随着邸报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商户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在邸报上占据一席之地。
张平借此机会,进一步优化了广告位的价格和分配,使得资金筹集更加顺利。
他还把完工的一些火炕供百姓们参观,毕竟闻名不如亲眼所见。
百姓们纷纷前来,看到火炕的奇妙效果,无不啧啧称奇。
“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这等好物,冬天可算有盼头咯!”一位老者感叹说道。
张平站在一旁,耐心地为百姓们讲解火炕的原理和好处。
“这火炕不仅能让大家暖和过冬,还能节省不少柴火呢。”
众人听了,对火炕更是充满期待。
虽然还有人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已经有很多人自家也修起火炕。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火炕,张平又在邸报上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介绍火炕的制作方法和使用心得。
一时间,火炕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还附带着张平这个名字。
不少人提起张平,皆是赞不绝口。
“多亏了张大人,咱们才有这等过冬的好法子。”
街头巷尾,这样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张平的名声更盛之前,甚至有时候六元府门前还会看见一些百姓们摆得一些自己种的瓜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