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3章 追封为"襄愍"(2 / 2)
作品:《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有人则认为李善长与胡惟庸有牵连,罪有应得。而士大夫们则在茶余饭后,谈论着此事,各抒己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多年过去,京城之景象已发生许多变化。宫殿依旧巍峨,然人事已非。朱元璋早已逝去,大明王朝历经风雨,兴衰更替。
直至南明弘光帝之时,追谥明初功臣。弘光帝坐于朝堂之上,面容凝重。
他思及明初之功臣们,心中感慨万千。弘光帝曰:“明初之功臣,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今当追谥,以彰其德。”
于是,李善长被追谥为“襄愍”。
【后世评价】: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的能力甚至在萧何之上。
-《明史》评价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他从平民起步,选择明主并合力成就大业,作为开国功臣,位列上公,富贵显赫到了极致,可惜却在暮年自取灭亡。
- 明朝大臣王国用认为李善长与朱元璋同心,出生入死取得天下,其功绩在勋臣中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子娶公主,亲戚拜官,可谓位极人臣。
- 明朝大臣杨宪评价李善长无宰相的才能。
功绩方面:
- 足智多谋:年少时喜爱读书,有智谋,研习法家学说。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提出效仿汉高祖刘邦的策略,助其平定天下。
- 协调将领关系:朱元璋名气渐大后,前来投靠的将领众多,李善长会考察将领们的才干并进行举荐,还善于调解军中矛盾。
- 保障后勤供给:在朱元璋南征北战期间,负责筹划粮饷、调度粮草等后勤工作,从未出过差错。例如在战争开始前严肃军纪,使义军攻占城池后秩序井然。他还对比元朝制度,劝谏朱元璋设置相关经济制度,使得朱元璋政权的资财日益富足。
- 参与军国大事: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他参与决策军国大事,定追封祖、父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等相关事宜;制定六部官制、祭祀制度、宗庙建立的次序和等级;奉旨监修《元史》《祖训录》《大明集礼》等。
称号:朱元璋称帝大封功臣时,认为李善长供给粮草的功劳很大,将他比作汉朝名臣萧何,封其为韩国公,位居开国六公之首,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死两次。南明弘光帝追谥明初功臣时,李善长获追谥“襄愍”。
过错及影响:
- 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但嫉妒心强,曾多次刁难和加害同是开国功臣的御史中丞刘基,还上奏罢黜了稍有冒犯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的官职。其权势渐高后愈发傲慢,朱元璋开始对其有所反感。
- 李善长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且来往密切,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后,李善长虽一开始未被牵连,但后来被发现曾包庇胡惟庸余党,对胡惟庸私通外国使者之事知情不报,最终被朱元璋诏命诛杀,夷灭三族。
这一事件也牵连甚广,引发了诸多争议。一种说法认为李善长被诛一案是蒙冤,其被害的原因归罪于朱元璋本性嗜杀;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李善长一案部分原因是他咎由自取,也是多方面因素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