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11章 北地之行忆旧情,除夕宴饮话心声(1 / 1)
作品:《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蜀汉在东海国进展顺利,收服了糜家等一些当地势力。与此同时,曹仁、曹洪在青州攻打齐国也有了新的进展。在曹纯、张虎的帮助下,顺利攻克了齐国。而曹髦得知后,迅速做出部署,由司马懿亲自领兵坐镇北海国,以抵御蜀魏联军。
话说回蜀汉这边,杨再兴与诸葛亮自返回琅琊后,诸葛亮心中一直有所牵挂。他深知自己离开成都日久,朝局变幻莫测,唯恐朝中出现变故,便打算即刻返回成都主持大局。
杨再兴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看着窗外的皑皑白雪,对诸葛亮说道:“丞相,如今冬季已至,这路途艰险难行,况且此时天寒地冻,也不宜用兵。丞相您平日里为大汉政务操劳,自义父去世后,更是兢兢业业,未曾有过片刻歇息。如今难得有这片刻闲暇,不若暂且留下,待开春之后再回成都也不迟啊。”诸葛亮听杨再兴说得在理,沉思片刻后,便点头应了下来。
杨再兴见诸葛亮答应,心中大喜。杨再兴想着诸葛亮这些年着实辛苦,难得有机会放松一下,便提议道:“丞相,既然决定留下,你我不如四处走走,领略一下北地冬季之风光,也算是忙里偷闲了。”诸葛亮本想推辞,但见杨再兴盛情难却,且心中也有些好奇这北地之冬的景色,便应了下来。
杨再兴为了让诸葛亮能尽兴,便修书将张飞、赵云二人招回琅琊。张飞、赵云接到书信后,迅速安排好防务,快马加鞭地赶来与诸葛亮、杨再兴会合。众人相聚后,都十分兴奋,仿佛又回到了昔日并肩作战的时光。
一切准备妥当,众人自琅琊出发,一路向北。此时的北地,已被冬日的银装素裹所覆盖。那真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大地像是被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所覆盖,每一脚踩下去,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雪在低声诉说着冬日的故事。路边的树木,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挂,有的像锋利的长剑,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有的像盛开的花朵,绽放着别样的美丽。远处的山峦,也都披上了白色的披风,连绵起伏,与天空的灰白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
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但众人的兴致却丝毫不减。他们一路前行,经过魏郡、河内等地。众人抵达河内后,诸葛亮将姜维唤至跟前,准备考较他一番。张飞、杨再兴、赵云也都纷纷围了过来,众人对姜维这些年的成长都十分好奇。
诸葛亮微微眯眼,神色严肃地问道:“伯约,今魏国内部大乱,司马懿专权,若我大汉欲图中原,当以何处为先?”
姜维略一思索,抱拳道:“丞相,维以为,当以河内为要。河内之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为兵家必争之地。且据有河内,可东以窥兖州,北连并、冀二州,南可镇抚雍司。”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问道:“伯约,河内百姓久经战乱,我军入驻,汝是如何安抚?”
姜维回答道:“丞相,维自入驻河内以来,以仁政为先,轻徭薄赋,鼓励耕织,恢复生产。同时,又开办学堂,教化百姓,选拔贤能,郡中百姓知我军乃正义之师,为恢复汉室而来,民心归附。”
诸葛亮接着问道:“若遇灾年,粮食短缺,而军粮亦不足,汝当如何解决?”
姜维沉思片刻,说道:“丞相,可一方面从附近郡县调集粮食,救济灾民同时供应军队,但不可过度征调,以免引起民怨。另一方面,可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以备来年之需。若有富余粮食,可设常平仓,丰年购入,灾年卖出,稳定粮价。”
诸葛亮再问:“军中士气,关乎胜负。若我大汉今后对兖州用兵,久战不胜,军心浮动,伯约有何良策?”
姜维抱拳答道:“丞相,可整肃军纪,赏罚分明,使将士知功必赏,过必罚。同时,将军可与士卒同甘共苦,鼓舞士气。再者,可宣扬我军为正义之师,为汉室而战,激发将士之忠义。闲暇之时,可组织军中比武、娱乐等活动,缓解士卒压力。”
诸葛亮抚须微笑,道:“伯约,若与东吴联合,共同伐魏,然东吴反复无常,当如何应对?”
姜维回应道:“丞相,与东吴联合,当以利诱之,以信结之。明确双方之利益划分,使其有利可图。同时若东吴有不轨之心,当有应对之策。可于边境布防,威慑东吴,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诸葛亮最后问道:“如今天下大乱,三国并立,若有豪杰之士来投,何以知其忠奸?”
姜维目光坚定地说:“丞相,观其言行,察其举止。问其对汉室之看法,对百姓之态度。可试之以小事,观其诚信。若其言行一致,心怀汉室,关爱百姓,又有才能,可为我用。若其心怀不轨,贪图私利,当谨慎用之。”
诸葛亮听完姜维的回答,不禁开怀大笑:“伯约,果然不负所望。这些年汝成长迅速,对军政之事皆有独到见解,实乃我大汉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