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8章 东汉末年的女学生(2 / 2)

作品:《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

虽然作为读书人,一向是看不起这些奇技淫巧的。

但黄炳,却被张宁的动作给吸引住了。

其实张宁正在使用的器械,名叫牵陀车。

这种牵陀车是专门用来将镜片磨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也就是凹凸透镜。

这种器械的发明人叫孙云球,字文玉(或字泗滨),江苏吴江县人,明崇祯初时期出生。

他是明末的光学仪器制造家,发明家。

着有专着《镜史》,制造的各类光学仪器达七十余种,被誉为“明朝科学巨人”。

他不仅发明了牵陀车,而且掌握了“验光”的技术,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镜。

是的,张宁要造的,并不是简单的玻璃制品,而是近视眼镜。

凹凸透镜的记录其实很早就有了。

据《尚书舜典》记载,公元2000多年前的舜帝时期。

人们就用“璇玑玉衡”这种装有透镜的观天仪,观察各种天体极其演变规律。

这应该是最早的望远镜。

而近视的人群,那就更早了。

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疾目”、目盲“等眼病的记载。

此时的东汉,也在后世的江苏扬州邗县甘泉镇汉墓,出土一件扁圆柱形雕花金圈。

内镶嵌水晶凸透镜片,金圈直径13mm,高6mm,镜片直径11mm,重2.3克,大约能放大5倍。

明末清初时,“眼镜”还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只有少数富人、贵族等才能配得起,甚至可以象征一个人的身份。

张宁知道,这时代能读书的,基本都是有权有势的人。

而他们,长期看书,一定会有近视这个问题。

如果在给他们配备一种能够解决视力,又能彰显身份的东西。

岂不是就如同现代的钻石一样,狠狠的收割这些人的财富?

辛苦的磨了数日,张宁才终于将两块镜片,磨成了同等大小,一样厚薄的程度。

看着手心里的玻璃片,张宁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不过音笙却是一把抓起张宁的手,看着手指上通红的凸起,不禁心疼的皱起了眉头。

“啊呀,圣女您的手都起水泡了。”

“小事而已,不疼的。”

张宁笑了笑,她也不是第一次伤手了,想起那一次,手掌可是被刀割开好大一条口子。

而现在,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收割他最大的敌人——士人阶级。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必须得自己来试验。

“圣女您忍着点,婢子去找小玥拿缝衣针。”

于是乎,音笙快速的回到房间,与彩玥两人拿着药箱,取出伤药盒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