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6章 百姓的疑虑(1 / 1)
作品:《浮生一梦长安劫》长安城的深秋,晨雾弥漫,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街道两旁的商铺还未完全开门,早起的百姓们已经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碌。新政的推行让这座大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了变化,尤其是那些每天为生计奔波的普通百姓们,他们的生活最能直接反映出政策的影响。
在城南的一处集市,一家卖豆腐的小摊位前聚集着几名老汉,他们正在低声谈论着最近赋税改革的消息。摊主张老汉是长安城里资深的商贩,经历了许多朝廷变革,他的话在这里很有分量。
“这次新政,听说是要让咱们老百姓少交税,但怎么搞得上头官府收的钱反倒多了?”一名瘦削的老汉皱着眉头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与不满。
“这你就不懂了,”张老汉摇了摇头,语气有些沉重,“新政是要整治那些贪官污吏,把钱直接收归朝廷,好让咱们老百姓少受欺负。可你看看,管钱的那些官员能真的不捞油水?”
另一名挑着担子的年轻汉子叹了一口气,插嘴道:“听说这次收的地税直接交到户部,这些钱是不是能用到该用的地方,咱老百姓还不是得看天。”
“新政是好,可是我们交的钱还得多了。这税收说是统一了,可有些地方法规还没改,收的名目只多不少。”一位正在买菜的中年妇人轻声说道,她低下头,手里紧紧攥着几个铜板,显然生活的压力让她感到不安。
集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关于新政的议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新政是为了压制豪强,有人则认为这是朝廷削减地方势力的一种手段,但无论如何,百姓们的疑虑与不安已悄然蔓延。
集市的另一边,老茶馆的后院里,一群老者围坐在一张木桌旁,端着粗瓷茶碗,脸上带着几分忧愁。老茶馆是长安城内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三教九流的人都爱到这里来打听消息。
“这次新政闹得大家心里不安宁啊。”一名满脸皱纹的老汉开口说道,语气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以前我们交给乡绅的钱,至少还能有个说法,现在直接上交给朝廷,这让我们这些穷苦百姓还怎么活?”
“谁说不是呢。”坐在他旁边的另一名老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听我那在衙门里的侄子说,新政不仅管钱,还管着地方的粮食和人丁,朝廷要是加了税,我们根本没法子讨价还价。”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老茶馆的掌柜李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虽然没有参与讨论,但显然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些言论。作为一个在长安城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他明白百姓们的情绪并非凭空而来,背后一定有更深的隐情。
“诸位,这话不能乱说,小心被有心人听了去。”李伯终于开口,轻轻敲了敲桌子提醒道。他的声音不大,但话语中透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李伯,这话可是实情啊!”其中一名老汉不服气地说道,“以前税收虽高,但至少大家知道是乡绅收了税,也明白有多少流到官府手里。可现在呢?我们交了钱,官府上上下下都是一个口径,到头来谁也不知道这些钱去了哪。”
李伯没有再说话,只是低头抿了一口茶。他心中清楚,眼下的局势复杂,新政推行之初,许多地方的衙门尚未完全配合,而地方豪强们的反应也让百姓们心生怀疑。
在另一条街巷的木匠铺内,几个手艺人一边干活一边谈论着最近的新政。木匠刘三十多岁,做木工已有十年,最近由于新政的赋税变化,他的生意愈发艰难。
“听说,这次新政是要直接跟咱老百姓打交道,省得那些乡绅在中间截留,可你看这结果,我们交的钱反倒多了。”刘三放下手中的木料,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朝廷的官儿总说是为我们好,可上头一纸命令下来,下面的差役、吏员哪一个不捞好处?”另一名木匠接过话茬,不满地说道。
刘三摇摇头,似乎对此无能为力:“咱们这些底层人,能有什么法子?新政要推,那就推吧,反正咱们的活计也没法少。”
旁边的一名年轻木匠忍不住问道:“那刘大哥,你说这新政到底能不能给咱们带来好处啊?”
刘三愣了愣,随后苦笑道:“我也不知道,但听说这是皇上的意思,我们这些小民只能听天由命。”
屋子里顿时陷入沉默,几个手艺人低头继续干活。刘三手中的锯子发出“吱呀”的声音,仿佛在这静谧的空气中切割出一丝无奈与沉重。
长安城的百姓们对新政的疑虑,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权力变化的本能戒备。街巷中的议论、茶馆里的闲聊,都是这座大城中最朴素的声音。然而,这些声音背后,却潜藏着一股潜在的力量,一旦触发,便可能掀起一场波澜。
朝廷的新政,究竟能否真正惠及百姓,还是仅仅成为权力斗争中的筹码?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