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5章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2 / 2)

作品:《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

刘备托孤:章武二年夏六月,陆逊在猇亭彝陵之地大破蜀兵,刘备奔回白帝城,染病不起且病情逐渐加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自知命不久矣,于是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表示若刘禅可辅就辅佐,若不可辅,诸葛亮可自行取代。诸葛亮泣拜,表示会竭尽全力、忠贞不二地辅佐刘禅。

曹丕伐蜀:魏王曹丕听闻刘备已亡,欲起兵伐蜀。司马懿建议起五路大军四面夹攻,让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曹丕依计而行。这五路兵分别是:辽西羌兵十万取西平关;南蛮王孟获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等郡;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取涪城;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大将军曹真率兵十万攻打阳平关。

诸葛亮应对:面对五路大军来犯,蜀国上下惶惶不安,而诸葛亮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实际上他已在暗中运筹帷幄,对五路大军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他派马超紧守西平关抵御羌兵;令魏延用疑兵之计对付南蛮孟获;以李严的书信稳住孟达;调赵云守阳平关;准备派一舌辩之士前往东吴说服孙权退兵。

主题思想:

忠诚与责任:此回鲜明地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以及他所肩负的责任。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接受并立下誓言,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担当精神,这种忠诚也是《三国演义》所倡导的重要品质。

智谋的力量:诸葛亮面对五路大军压境的危机,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巧妙地制定应对策略,充分展示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强调了在困境中,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能够以弱胜强、化险为夷。

政权的传承与稳定:刘备托孤这一情节,体现了蜀汉政权的传承问题。刘备深知刘禅年幼且能力不足,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能保持蜀汉的稳定和延续,这也反映出古代君主对于政权传承的重视和担忧。

经典情节:

刘备托孤:刘备躺在永安宫的病榻上,强撑着身体与诸葛亮进行临终对话。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说出了“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的话,而诸葛亮涕泪横流,誓言效忠蜀汉至死不渝。这一场景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展现了刘备的深谋远虑和诸葛亮的忠诚。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诸葛亮在得知五路大军来犯后,数日闭门不出,却早已心中有数。他针对五路大军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例如利用马超在羌人中的威望抵御羌兵;用疑兵之计让多疑的蛮兵不敢轻进等,充分展示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经典诗句: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这首诗是后人对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一事件的感慨,描绘了刘备驾崩后永安宫的凄凉景象以及后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君臣的祭祀。

经典典故:

白帝城托孤:刘备在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托孤典故。这一事件不仅在《三国演义》中被浓墨重彩地描写,也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演绎,成为了忠诚与信任的象征。

安居平五路:诸葛亮在面对五路大军压境的危机时,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安排,兵不血刃地化解了危机,这一事件被称为“安居平五路”,成为了军事谋略和智慧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