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6章 中原大战1(1 / 1)

作品:《14年抗战往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6月15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宣布北伐成功,全国统一!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应该告诉谁呢?肯定是国民党创始人,先总理孙中山嘛,举行祭奠孙中山的活动,不但可以告慰孙中山的在天之灵,更加可以告诉全国人民,国民党高举孙中山的伟大旗帜,继承的是孙中山的伟大遗志,未来将要进行的是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可谓一举多得。

1928年7月6日,国军主要领导人云集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去世后,灵柩一直停放在这里,上午8时20分,在令人哀伤的氛围中,第三集团军(阎锡山的部队)商震宣读《告总理文》,回顾了总理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歌颂了总理高尚的灵魂,伟大的理想,向总理汇报了总理去世后的各项工作,表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都很努力,今天革命终于成功了,以后要更加努力,特地向总理汇报来了。

在哀乐的伴奏下,动人心魄的祭文更加增加了大家的哀思,所有人都痛哭流涕,可能有些人不太想哭,但大家都在哭,也就跟着哭了,实事求是的说,如果祭奠仪式到此为止,就效果而言,堪称完美,留给后世的将是一个打动人心的往事。

但是,这个词出现,就意味着幺蛾子出现了,在大家都痛哭流涕的时候,祭文话锋一转,扯到军队上面来了,表示要对各集团军进行编遣裁撤。

这特么的就太不友好了,正在悲痛欲绝中的各位大佬,听到编遣裁撤的词语,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高度警惕起来,立马收回眼泪,扯掉鼻涕,刚才还哭声震天的现场,顿时变得一片寂静,蒋介石觉得这些军头太过分了,虽然提了下要裁撤军队,但今天是祭奠先总理的大日子,情绪上应该以悲伤为主,现在一个二个的把脸拉起,好像先总理欠他们钱没还似的,太要不得了,必须要把气氛挑起来。

在从哀嚎一片突然转到一片寂静的诡异氛围中,蒋介石决定以身作则,纵身一跃,大家放心,不是跳楼,是扑到孙中山的棺材上了,边摸棺材盖边嚎啕大哭,恨不得自己跳进棺材,永远陪伴先总理左右,此情此景,即使铁打的人心都要被感动,正常的情况是大家陆续跟着哭泣,形成集体把眼睛哭肿的良好效果。

可是各路军头已经被裁军彻底打消了哭泣的兴致,大家都冷眼旁观蒋介石一个人表演,看着蒋介石大哭,还有人说风凉话:这样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偌大的现场,就蒋介石一个贤子孝孙嚎啕大哭,场面实在太难堪,冯玉祥看不下去了,就过去劝蒋介石不要哭了,可是冯玉祥越劝,蒋介石哭的越凶,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干脆吼起来了:叫他哭吧,我们走了。

蒋介石一听,知道表演结束的时候到了,马上把眼泪一抹,停止哭泣,盖上棺材盖,宣布祭奠仪式结束!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只是切莫入戏太深。

中原大战的主要起因就是祭奠仪式上提到的编遣裁撤部队,原因也很简单,通过参加北伐,国民党内形成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桂系四大军事山头,蒋介石想削弱其他山头,其他山头不同意,于是干起来了,先是蒋桂战争,后来是冯、阎、桂系联合起来殴打蒋介石,这个联合殴打形成的混战,因为主战场在河南一带,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中原,所以就叫中原大战。

关于中原大战的介绍有很多了,如果按部就班的说战斗的具体经过,显然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回顾下中原大战几位主角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这场仗必须要打。

书本上经常说国民党反动派,既然有反动派,那么肯定也有不反动派,这里的反动派指的是右派,不反动派指的是左派,在书本里,蒋介石长期作为反动派的头子,是一个大坏逼,无恶不作,好像一言九鼎的样子,实际上,在国民党内,蒋介石当岛主之前,从来就没有一言九鼎过。

关于蒋介石成长的经历,在前面几篇文章里面讲的比较清楚了,这小子长期给领导拎包,走的是当秘书被提拔的路线,在大厂工作过的社畜们都知道,走技术路线被提拔的大拿各个都牛逼哄哄,觉得自己凭本事当领导,同时觉得,当秘书拍马屁混上领导岗位,算什么玩意,技术流派的长期鄙视秘书路线的,据我观察,无论哪里几乎都是这个模样。

我们现在看冯玉祥、阎锡山、桂系李白的照片,觉得他们一个个慈眉善目的,好像很祥和的样子,进而产生一种感觉,觉得这些人应该是好人,和凶神恶煞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绝对的错觉,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书本上基本是这些人老年的照片,越凶的人,老了以后看上去越慈祥,演古惑仔乌鸦的张耀扬,年轻的时候看上去嚣张跋扈,年纪大了居然一脸慈祥,到哪里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