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14章 麻黄素(2 / 2)

作品:《祁同伟:学生时代开始签到关系

“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夸奖的事,在华夏,每个党员都应该有这种觉悟,要是我卖了十年的地,那继任者就会有样学样,卖二十年后的地,当后来者无地可卖时,他无疑会将手伸向普通百姓,这不是我心中所愿。”

“可即使您不做,您也无法保证继任者会像您一样有原则。”

“这已经非我所能干预的了。”祁同伟又笑着反问:“郭董在其他国家生活过,不知道您有什么好办法?”

郭小鹏像是认真思考,最后摇了摇头:“没有,国情不同,很多东西只有参考意义,没有复制意义。

就海洲药业而言,我也无法左右未来接任者的想法,我只能寄希望于我能活的更久一点。”

众人笑了。

祁同伟道:“我还以为郭董会告诉我一个完美的制度。”

郭小鹏侃侃而谈,“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

英国教士罗.伯顿也说过:任何规章都有某些例外,绝对通用的规章是没有的。

尤其在我们华夏这块土地,最擅长的便是打破规章制度。

一条同样的法律甚至产生两种解释,鄙人曾经就有幸见过这一幕。

一个在学生时代饱受老师的欺压的年轻人,许多年后的一天他遇见了这位给予他童年阴影的恶魔,他没有犹豫,给了一耳光,得到的却是一年多的监狱生涯。

而另一个则是一个女人,他扇的是一个退伍军人的耳光,可得到的惩罚只有区区一千元的罚款,甚至造成的伤害高于那位青年人。

所以制度并不可靠。”

祁同伟又想起孔凤,不自觉的点头。

感觉到祁同伟的认可,郭小鹏心中还是很满足。

从内心来说,郭小鹏心中是看不上那些满口官腔的官员,但是祁同伟却给了他完全不同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两者同样优秀。

亦或者祁同伟不同于那些,张口都是百姓,闭口都是人民,实则做的决定却从未考虑过百姓的官员。

郭小鹏对祁同伟产生了浓厚兴趣。

“言归正传,我还是很希望郭董能前往江昌考察,投资,当然,即使不投资,我也欢迎郭董能过去见识一下江昌的风土人情。”

郭小鹏双眉扬起,“一定。”

接下来,高育良提议参观一下海洲药业,众人齐刷刷的离开会议室。

来到生产车间,高育良见识到制药公司先进的生产线,不由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