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4章 皇帝的一天(2)(1 / 1)
作品:《三国:我能趋吉避凶》提及长子张理睿,张循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骄傲与期待。甄宓亦随之转换了话题,二人边跑边谈。
出生于太平十年,如今已届弱冠之年的张理睿,不仅是张循的长子,更是他心中的骄傲。自洛阳大学毕业后,张理睿便改换了名字,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抱负去了基层,担任起某县主管监察的副县长一职。
他的角色虽非直接处理琐碎政务,却承载着观察与体验基层官吏、市民、农民生活的重任。
当然,张理睿也并未满足于仅仅作为旁观者的角色。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洛阳大学的高材生,他绝不容许副县长的职位成为闲置的摆设。每当有机会,他总是积极投身于实际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为当地的民生发展、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张循身为帝王,日理万机,与儿子的交流多依赖于皇后甄宓的转达。甄宓于是向张循讲述起儿子在基层如何联合同僚、商人及百姓,共同监督官场风气,将原本浑浊的官场逐渐变得风清气正的事迹。
听闻此言,张循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深知,儿子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于是,他心中萌生了一个计划:再过两年,便让张理睿正式接任县长之位,让他亲自掌舵一县之全局。只有这样,张理睿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官府各个部门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与经济社会、百姓民生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成长为一位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而对于张循的其他十几个子女,他同样寄予厚望。每当他们大学毕业,张循都会精心安排他们进入各行各业,让他们亲身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人间的酸甜苦辣。
他深知,只有让子女们真正融入社会,才能避免他们像古代那些养在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子公主一样,发出“何不食肉糜”的无知之言。
聊完了长子张理睿的近况,张循的话题轻轻一转,落在了甄宓的家族事务上:“朕闻你表哥近日曾来访,意在谋求琅琊郡长之职,可有此事?”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甄宓闻言,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确有此事,但臣妾已将他妥善劝回。臣妾深知陛下立下的规矩,绝不敢轻易逾越,为陛下添忧。”她的声音温婉而坚定,透露出对张循决定的尊重与支持。
张循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赞许:“你处理得极为妥当。此事若开先例,必引无数效仿,届时外戚干政,朝纲不宁,你我皆会陷入两难之境。故而,顺其自然方为上策。若他们确有才能,自会按吏部规章制度升迁;若无能,便安享闲职,颐养天年。有你这层关系在,只要他们真有本事,吏部自不会埋没人才。”
言罢,张循又关切地询问起甄宓主管的皇室产业情况。甄宓一一细述,条理清晰,各项产业均运转有序,未见异常。张循听后,心中更添几分放心,他深知甄宓的能干与稳重,对于她的管理能力,他向来是信得过的。
谈及未来规划,张循的目光变得深邃而睿智:“待到时机成熟,朕打算将皇室用费与国库彻底分开。锦衣卫如公务员般领取俸禄,其余用度则需依靠皇室产业自给自足。如此,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既避免了与国库的混淆不清,又能激励皇室成员勤勉做事,实为一举两得之策。”
甄宓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深知张循此举的深远意义,不仅有利于朝廷的清明廉洁,更能为后世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于是,她轻声附和道:“陛下深思熟虑,此策甚妙。臣妾定当全力支持,确保皇室产业稳健发展,为陛下的下一步打算分忧。”
二人相视一笑,空气中充满了老夫老妻的默契氛围。
晨跑结束后,张循返回寝宫,重新洗漱一番,随后换上一身洁净如新的衣物,整个人焕然一新,仿佛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与希望。
早餐桌上,甄宓、蔡琰、糜环、大乔、小乔几位佳人围坐一堂,她们或温婉或俏皮,各具千秋,为这顿早餐增添了几分温馨与雅致。张循与她们共享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享受着家的温暖与甜蜜。餐后,几位佳人各自忙碌,或打理宫务,或研习琴棋书画,而张循则在秘书官晓燕的陪伴下,前往中宫御书房。
官晓燕毕业于洛阳大学,不仅学识渊博,更兼容貌出众,才貌双全,实乃世间难得一见的佳人。张循慧眼识珠,将她招致麾下,担任自己的秘书官。多年来,官晓燕以她的智慧与才华,协助张循处理了许多纷繁复杂的政务,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晓燕与张循之间的情感也悄然生根发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张循的女人。张循给了她嫔妃的身份,让她在这深宫之中有了一席之地,也让她成为了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他们并肩走在通往御书房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一幅温馨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