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0章 政通人和(1 / 2)

作品:《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春日的晨光洒在贡院的青石板上,一队队考生正在有序入场。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科考不再拘泥于八股文章,取而代之的是经世致用的策论和实务考核。走在队伍中的,不仅有传统的儒生,还有医者、工匠、商贾,甚至有来自边陲的异族士子。

叶知秋站在贡院一角的观察台上,目光扫过这些怀抱理想的年轻人。她身边的萧远珩正在低声介绍着几位特殊的考生。

"那位是岭南的郑学究,擅长水利;那位是西域商人的儿子,通晓七国语言;还有那位,是突厥部落的后裔,精通天文历算。"

叶知秋微微点头。这正是她改革科举制度的初衷——选拔真才实学,不拘一格。想起五年前推行新政时遇到的阻力,她不禁莞尔。当时不知多少人说她离经叛道,如今却都看到了成效。

"陛下,今年的考题已经准备好了。"大理寺少卿呈上考题名录。叶知秋仔细过目,满意地看到试题中既有传统经义,也有实务策论,还特别设置了各科专门考核。

"这些考生,将是我朝未来的栋梁。"她望着熙熙攘攘的考场说道。

突然,一阵喧哗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女考生正在入场,她穿着素净的儒服,怀抱医书。这是新政后第一次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虽然还只限于医学、算学等特定科目。

"那是杏林院的高徒。"萧远珩解释道,"据说医术很有造诣。"

叶知秋想起自己当年在叶府研习医术的情景。如今朝廷广开进贤之路,不知多少像她当年一样怀抱济世之志的女子获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午时,叶知秋来到礼部查看新设的实务考场。工部侍郎正在监考一场特别的考试: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地形,设计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考场中央摆放着沙盘和各种工具,考生们专注地推演着方案。

"这才是真才实学。"礼部尚书感慨道,"比起空谈经义,这些实用本领才是治国之要。"

接着,叶知秧走访了太学。这所古老的学府在新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的经文诵读,而是充满互动的讨论。一位年轻的教授正在讲解域外史地,学生们或记录,或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我记得当初推行新学时,有多少人反对。"萧远珩轻声说,"现在看来,变革是多么必要。"

傍晚,叶知秩在勤政殿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朝会。这是新政后设立的"实务议政"制度:各部门官员直接汇报实务,当场讨论解决方案。今天的主题是边境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