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0章 精心雕琢(1 / 1)

作品:《无上修炼路

南流月的心,如同被层层疑云包裹,却不得不强压情绪,紧随铁蛮那如黑色闪电般的身影,穿梭于天际,留下一道道令人目眩的轨迹。

这是一场速度与智谋的较量,一追一逃之间,百里之遥转瞬即过,直至冻豸那绝望而坚定的身影,引领着众人来到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奇山之前。

这座山,仿佛是大自然最狂野的笔触,在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它巍峨耸立,土黄色的山体在夕阳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每一块山石都像是被时间精心雕琢,棱角分明,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苍凉。

山上光秃,不见一丝绿意,唯有风,带着沙漠特有的粗犷与不羁,穿梭其间,发出阵阵呜咽,仿佛是大山深处的叹息。

而在这巨无霸般的山体正中,隐藏着一个足以吞噬天地的巨洞,洞口形状怪异,宛如天地间最不经意的一笔,却又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最宽处,足以让百艘巨舰并行;最窄处,也足以让数十头巨兽并肩通过。洞口内,黑暗与未知交织,伴随着风沙的低吟,更添几分神秘与恐怖。

然而,对于逃亡中的冻豸而言,这里却是唯一的生路。它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那未知的深渊,身后,是同样不甘放弃的妖修们,他们如同被命运之鞭驱赶的羊群,一股脑地跟随着冻豸的脚步,冲入了那未知的领域。

不久,铁蛮那沉稳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洞口,他没有急于踏入,而是如同猎豹般警惕地环顾四周,灵识如潮水般涌出,却在这片空间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仿佛所有的感知都被那黑洞无情地吞噬。作为一方霸主,铁蛮深知谨慎的重要性,他深知,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生死存亡。

正当铁蛮陷入沉思之际,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我来试试吧。”说话之人,正是来自附魔宫的蝶百一。她缓步上前,与铁蛮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彼此的信任,也有对未知挑战的淡然。

蝶百一轻启朱唇,吐出一个字:“附!”随即,她双手紧握,掌心间绽放出耀眼的七彩光华,那光华如同晨曦初现,瞬间照亮了整个洞口,也照亮了所有人的心。

光华流转间,蝶百一的身形竟开始发生变化,背后缓缓生长出六对晶莹剔透的羽翼,每一片羽翼都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仿佛她本就是这天地间最灵动的精灵。

随着蝶百一的展翅高飞,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冲入了那未知的巨洞之中,留下一串串绚烂的尾光,在众人的眼中渐渐远去,也点燃了他们心中对于未知探索的渴望与勇气。

在那绚烂如织锦的天空幕布下,一只前所未见的彩蝶——蝶百一,翩翩降临于众人瞩目的舞台中央,它的羽翼仿佛汲取了世间所有色彩的精华,每一片鳞粉都在光影交错中轻轻舞蹈,将端庄与妖娆巧妙地编织成一幅令人窒息的画面。这不单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震撼。

“快看!那是传说中的‘彼岸蝶舞’——往生蝶!”南流月身旁,一名妖修压低声音,声音中满是不可置信的颤栗。往生蝶,又名三生梦蝶,是超越了寻常界限的妖兽之尊,其身形曼妙,宛若人间绝色女子,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令人心动的魅力。

传说中,它们身上流转的七色光华,蕴含着追溯修真者前世今生的神秘力量,故而得名往生。然而,这力量的真实性如同迷雾中的花朵,既诱人探寻,又难以触及。

更为离奇的是,与往生蝶有过交集的修真者,无一例外地陷入了疯狂,最终走向死亡,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这样的存在,本应游离于尘世之外,而今却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由修为仅至元婴中期的蝶百一所驾驭,怎能不令人心生疑惑?

正当南流月眉头紧锁,试图解开这团迷雾之时,前方传来铁蛮冷冷的一声断喝:“休要妄言,蝶长老所驭,乃是四级魔兽——幻翼六彩蛾。”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哗然。

“但盟主,若真是幻翼六彩蛾,为何蝶百一在施展附灵之术后,仍能维持这等窈窕身姿?”一位面容清癯的妖修忍不住质疑,他的目光锐利如鹰,直逼真相。

南流月心中亦是翻江倒海,他刚才分明捕捉到蝶百一头顶那两根细若游丝的羽状触须,那是蛾类妖兽特有的标志,而非蝶类所有。

更令他费解的是,铁蛮为何如此笃定那是幻翼六彩蛾。要知道,幻翼六彩蛾虽色彩斑斓,与往生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体型之庞大,犹如一座移动的小山,长达六丈有余,宽亦近半,若非拥有六翼之力,几乎难以想象它能翱翔天际。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谜团似乎越滚越大之际,南流月忽而灵光一闪,脑海中闪过一个惊人的念头——难道蝶百一掌握了某种失传已久的秘法,能够驾驭远超自身实力的魔兽,甚至将幻翼六彩蛾那庞大的身躯隐匿于无形之中?亦或是,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且深不可测的真相……

章节标题悄然浮现:“原来是你,揭开迷雾的钥匙”。一场关于智慧、勇气与秘密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序幕。 在幽深的古洞边缘,智慧与策略交织出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盛宴。

铁蛮,这位身披铁甲、眼神如炬的智者,正以一种近乎艺术的姿态,向众人阐述着附魔宫不传之秘——附魔之术的真谛:“诸位,附魔非为盲目增强,而是精准萃取万物之灵韵。

譬如那六翅斑斓蛾,体态虽臃肿,却藏着气味界的无尽奥秘。其身形,在此术之下,非但不是累赘,反而成了避而不用的精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