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九章 再回汴京(1 / 1)

作品:《汴夏

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七日。汴京城。

外城西关大街北,大河坊。由于其紧邻汴河,故由此得名。

天近掌灯时分。大河坊西靠近宣泽水门处一处民宅。此地处于街坊的边缘,又毗邻着城墙,所以一贯比较安静。不过,此时阵阵寒暄声打破了宁静。

“三郎一介异乡逃难之民,竟劳得侯保长牵挂,屡次上门关心问候。无以回报,心里实在有愧。”一位二十有余的年轻人在门口迎着一头发虚白、穿着简朴的老人,文质彬彬地说道。

他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年长者、年轻者俱有。高矮胖瘦,样貌各异。他们将年轻人捧在前方,但个个都非常警醒。看似笑脸相迎,实际上,无时不刻不在关注着老人。

“岂敢,岂敢。小老汉不过受乡亲们信任,推举忝为保长。访户探邻本就是老汉职责所在。更何况李公子虽然来自京外,但气度不凡,是地方大家公子,小老汉岂敢怠慢了。”

侯保长见人群中那个最魁梧的壮汉,怒目圆视,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暮色中像是要把自己一口吃掉。急忙垂下眼,转头对李公子抱拳道,“今晚登门拜访,实乃城外发生了大事,特来通报公子一声。好让公子心中有数,出门多做些防备。”

“多谢保长一番盛情,李某铭记在心,终身难忘。待将来从容之时,定有重报!”李公子殷勤地向侯保长致谢后,正色问道,“不知保长口中的大事……是指何事?”

侯保长听他说将有回报时,喜不自胜:“小老汉只是敬重公子的为人,从未想过什么回报”。说完不等李公子有所回应,向前踏出一步,走到他面前,低声说道:“公子想必还不知晓,目下防范黄河的大军……已经回了京城。城外都是退兵。从午后开始,退兵已逐渐进到城里。退兵嚣张跋扈,不服管束,小老汉怕城中将变得非常纷乱,特提前为公子通禀。”

“呀!”李公子装作惊讶道,“白天我们听到城内城外非常嘈杂,原来是防御黄河的……退兵?”说话间,目光投向侯保长侧首一位中年汉子身上,“可是,我听房东大哥说,这些兵都是从河北岸溃败回来的败兵……”

那位中年汉子正是租赁房屋的房东。听到李公子有些怀疑,挺起胸膛反问侯保长道:“侯叔,现在满城都在传言,金贼已经打到了滑州。李相爷兵败了,一路溃逃,城外充斥着败兵。午后这些溃兵进城时,把宣化门堵得水泄不通。”

侯保长张开脸,勉强笑着说:“小伍,想不到你消息这么灵通,还知道是李相爷的兵。”

“许多溃兵见宣化门通过不了,就抢了好些船,要从水门强行进城。我当时在金明池漕运船上,都看在眼里,还会是假的?”

房东的语气很焦虑。他的大名叫伍雄,本职乃汴京漕运船上的出力水手。金明池在西城外,与宣泽水门相通。今天白天时,他在金明池上目睹了士兵夺船的情景。要不是守门官兵及时关闭水闸,这些败退士兵便从水门进到城里。他见机得早,未等水闸关闭,划着小舟冲过了水门。多数漕运兄弟未来得及反应,连人带船都被关在城外。进城后,城中盛传士兵都是李回的河北溃兵。刚才回来时,见李公子一行未外出,便向他谈论此事。正说话时,侯保长寻上门来。

此地离宣泽水门不远。白天城外一片喧嚣,李公子都听在耳中。此时听伍雄再次说来,频频点头。

“满城皆知的事,我来找李公子干嘛?”侯保长白了伍雄一眼,对李公子解释道,“小伍以讹传讹,公子不用理会他。我族中有个晚辈在皇城司任职,午后时分来家找过我,告诉我这些兵都是李回李相爷按朝廷之令,退守京城的士兵。”说着,怕李公子不信,从怀中掏出一叠一尺长、四四方方的白纸,亮给他看。“喏……这是府衙刚刚发下来的安榜告示,说的就是此事。我才接到告示,马上先拿过来给公子过目的。等会就去坊中各个街口张贴。”

李公子接过来一张看了看。告示上版刻的内容,与侯保长刚才所说一般无二。又特别言明,城外之兵乃朝廷正常调度回防,官民百姓不得私自揣度,更不得流言蜚语,扰乱军心民心,否则一经发现,立即缉拿惩罚。告示尾部鲜红的开封府官印赫然在目,倒不是雕版批量作的,而是在每一份上实实在在地加盖上去。

李公子将告示还给侯保长:“保长意思我明白。保长放心,我等外乡人自然会安分守己,绝不会掺和那些无聊之事。”

侯保长哈哈一笑道:“公子见识不凡,我倒不是担心这个。只是知道公子乃滑州人。也是特地过来告诉一声,勿用过于担心。城中这股兵并非溃兵,而是自主撤退回京的。滑州无虞,公子家人想来也无虞。”

李公子这才想起来向他介绍过自己的籍贯,赶忙拜谢道:“哎呀,保长事务繁忙,在下区区家事还挂念在心,真是令我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