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33章 郑和下西洋(1 / 1)
作品:《大明:我为天下师》建业五年的明廷比较忙,才刚刚开年的时候,大明君臣就接收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直与大明井水不犯河水的帖木儿似乎是在极度的扩张中野心膨胀起来,在征服了整个中州西部之后,他竟然把目光瞄向了东边那个古老的帝国!
对此大明倒是不怎么惧怕,时间过去五年大明也磨刀了五年,大量兵工厂研制的热武器已经开始小范围的列装军队,现在正缺一个试刀的倒霉蛋,帖木儿真的敢来那么大明也不介意送他去死。
只是作为成熟的治理者,虽然大明君臣都对这可能的战争抱有绝对信心,但是兵者凶器也不可不慎,他们该有的严肃和认真还是有的,自消息传来之后朱标几乎每日都要拉着一票文武重臣商讨军事。
商议的范围基本上都是在六部的几个尚书,五年过去如今的六部难免还是出现了人事更替,倒不是朱标看不上老臣,只是他们年纪太大不得不退,除了严震直这个工部尚书尚在坚挺,其他人几乎都被换了个遍。
上面的职位一变动,下面的人当然也是大洗牌,其中如黄子澄,齐泰这类的中坚派官员都挤了上来,而更下面的如蹇义,夏元吉这类新生代年轻官员也同样得到了拔擢。
更更下面的则是朱标登基后两科科举出来的新晋进士们,这些人也开始慢慢进入到朝廷事务体系基层当中。
朱标主打的就是一个稳,虽然新政变法需要大量新官员支撑变法党,旧官员也迟早会慢慢消失,但是他不会让这个过程太过激烈,旧官员们一定是自然却顺畅的消失,这样随着时间过去再让朝廷人事更替几轮,也就差不多能完成全面的洗牌了。
当然文臣里许良是个意外,他礼部侍郎的位置虽然由于太过年轻所以完全没有动过,但是说话的声音是越来越大的,随着工商对帝国的贡献比重渐重,许良作为工政司实际上的话事人地位必然会跟着水涨船高。
帝国重臣必然少不了他的名字,这样级别的军政会议他当然也被拉了进来。
至于武臣方面,随着冯胜也在年前逝世,大明初代勋臣现在也就只剩下了蓝玉和耿炳文两个相对年轻的还在挺着,不过蓝玉现在也进入暮年,慢慢为伤病所累恐怕也没多时日,如今无法再为大明征战,只能在朝廷给朱标提供军事建议。
耿炳文的状态倒是还算不错,此次也被朱标委任为大将军,如今已经陈重兵于哈密卫静待帖木儿的来临。
对于帖木儿讨伐大明这个事情,朱标他们君臣实际上是觉得很奇怪的,相比较于帖木儿真的隔着一个东察合台来打大明,朱标他们更觉得或许帖木儿的真实目的是假道伐虢,打大明是假吞东察合台才是真的。
不然的话除非帖木儿脑子被驴了才会做出这样难度巨大而收益微小的军事行动。
然而这只是可能,大明不会因为这么一个猜测就放松警惕,不仅在军事上做了认真的反应,同时也派遣使者去往东察合台打算双方联合抵御帖木儿的威胁,东察合台若是不傻的话大概是不会拒绝。
为了更加确保万无一失,明廷最后还决定调动新生的海师往西威胁帖木儿大后方,花这么大力气建立起来的海师,也是该去试试成色。
虽然大明对帖木儿的挑衅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朱标君臣商讨对策的整个过程,许良几乎都没有发表过什么意见,他没记错的话帖木儿就是病死在讨伐朱棣的路上的,没道理换成朱标他就不死了,这个仗注定是虎头蛇尾。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考虑过帖木儿的事情,只不过他没法解释这中间的缘由,最终只能保持缄默。
当然大明针对帖木儿的各种军事行动未必就真的没有意义,大军都调动了,武器装备都送过去了,去都去了肯定不能就这么完事了,就算打不成帖木儿那正好可以打打其他人的主意,这样光明正大的军事筹备的机会可不多,说不定能打某些人一个措手不及。
许良在等帖木儿的死讯传到大明,到时候他就会直接提出相应的建议。
今日朱标一样把他们都拉来商谈事情,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海师的调度问题,实际上这次海师要去的地方是大明完全不熟悉的区域,大明更熟悉的还是东海和南洋这些区域,李景隆率领舰队一头扎进去这还是让朱标他们有些担心的,他们现在主要考虑的就是要海师激进还是稳妥行事。
激进一点的话可以直接攻击帖木儿国海岸甚至登陆在它们后方破坏,给远征的帖木儿制造压力,逼迫他回援。
稳妥一点的话可以暂时停驻相应的海域,看看陆地上的实际情况再考虑如何行动。
有种说法是原历史上朱棣之所以派遣郑和下西洋,其实就是为了从海上威胁帖木儿后方,从而减轻大明的正面压力,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这个应对方式确实是值得尝试的,大明本身就有海师舰队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拒绝这样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