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一章 落脚点(1 / 2)
作品:《城一代的奋斗史》若不是办公室昌祥雨主任提醒,李勃还真的忘却了,自己还挂着一个“信息组组长”的头衔。
这半年多过去,李勃自己都觉得汗颜。作为组长,真的没有拿出一纸像样的文章,在所里自己办的《晨迪报》上,自己的大名好像消失了。
李勃经过认真盘点,反复思考,从心灵深处深刻剖析,给自己找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忙于应对自学考试,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深层次地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要写出一两篇一般的对付任务的所谓的“文章”,倒也不在话下,但自己又不愿意步人家的后尘,还想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货真价实的真东西,宁可“留白”,也不能滥竽充数。
二是自己有些懒惰,不愿在这方面出力。现在人们都有一个不好的倾向,爱看吹捧表扬之类的文章。你要吹捧吹捧他,他就高兴得不得了,可能三天都睡不着觉,还会笑着对你说“对你的好处,比对我的实惠。我,只是得了个虚名而已;你,拿的稿费,可是真金白银”,云云。如果你要批评一种现象,即使没有点名道姓,有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硬是没事找事地和你过不去。但要自己违心地去吹捧人,做阿谀奉承之事,又觉得不是自己的风格,违背了自己的人格操守。
三是自己认为当时让他当这个信息组组长就是一个错误,连上级局里发文件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把李勃我的大名弄丢了,还是根本不认可?既然这样,还干着有啥劲?后来,尽管昌主任硬着头皮找到厅办公室,为李勃要了一个无皮的“小本本”,是在系统内认可的信息员证,也相当于内部的记者证。但李勃心里结了梁子,总是疙疙瘩瘩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文件上无名,自己还发文说那么多干嘛!再者,顶头的上司太多,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发号施令,常常让自己无法遵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有,那位副组长,《晨迪报》的主编,尹雨潇。李勃发现越来越难以真诚合作,所里人好像都拿异样的眼光盯着自己,有人还上门提醒“你可不要当第三者”。
当然,这些还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李勃也不愿让昌主任这个善良的老太太把自己看透,该伪装,还是要伪装一下。
所里的信息工作落后了,受到局里的批评,冷士仪所长便像丢了很大的面子,亲自召开所里的信息工作会议,把所里的信息员都召集到会议室开会。
冷所长发了一顿脾气,批评所里信息工作和一所的名号不匹配,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尽力。
这顿批,让会场的气氛十分压抑。当昌主任传达完局里的通报之后,让大家都出主意、想办法,如何实现突破时,一度冷场,没人吭气。
李勃作为信息组组长,感觉有责任打破这种僵局,就鼓足勇气说:“信息组应该有个落脚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勃的一句话,活跃了会场气氛,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尹雨潇好像得到启发,高兴地说:“李勃说的对。现在就应该找间房子,让我办报纸好有个固定的地方!”
魏晓华也附和道:“就是,信息组要开个会,不能三天两头换会议地点,让我们也摸不着头脑!”
昌主任笑了笑说:“找间房子嘛,我可以找行政科韦科长协调。大家都想一想,看所里哪些地方有空房子?”
经昌主任这么一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真的开动了脑筋,还真发现了几个地方。
锅炉房那边有间空房,只是上边还露着天,要是下雨,还不把报纸都淋毁了?
电工房那里也有一间,只是杂物堆积,不好收拾,另外离的有些远,稍嫌偏僻。
招待所的房子和卫生所仓库,都需要费很大的劲,要调整恐怕很困难。
北办公楼那间总值班室,只有夜间值班才派得上用场,白天没多大用途,把这间用上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