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三章 夏侯元让(2 / 2)
作品:《汉旌》夏侯惇道:“身为臣子,不能保全国土;身为将军,却要让国家割地,此乃大耻!我要请孟德收回命令,若孙权不退兵,我等自当浴血奋战,将他们打回去!”
这番话都把司马懿说糊涂了,夏侯惇要保全的是哪里的国土,反对割让的又是谁家的土地?难不成他将大汉已经看作是曹操的土地了?
在夏侯惇看来,曹操必将统一大汉,每一寸土地都不容割舍,这是曹操的理想,也是夏侯惇等最早追随在曹操身边的这群人共同的信念,而后来凑上来的这些人,他们或许更加聪明,但其行事作风早已不是当年那群人的雄心壮志。
现在,曹操要向现实妥协,放弃当初的理想,这是夏侯惇不愿看到的,因此他宁愿为了理想去浴血奋战,甚至可以为此付出生命。
“夏侯将军,此事不仅是为了眼前这一战,”司马懿苦口婆心地劝道:“今番刘备能够召集三路人马北伐,即便我们打退了这次,只要他两家还有盟约,还会再有下次的!唯有让其二人反目成仇,才是对我们最有利。一年前他们就已经在长沙大打出手,现在我们只需要一个口头承诺便可挑拨两家的仇怨,何乐而不为呢?”
夏侯惇闻言停下了笔,他并不在乎三路北伐还是四路,他只是突然有些心疼,自从几年前荀彧荀攸叔侄死后,曹操也寂寞了许多,而身边这些出谋划策的人总是将利弊看得很重,却全然没有注意到,曹操也是个人。
人,并不是只能做对的事,有一些选择无关利弊。
所谓人性,是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是一些你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是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的倔强,而当一个人抛下所有的感情、道德的束缚,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他就脱离了人性,迈入了神性的范畴。
世人皆知曹操奸诈冷血,可与那些真正的天纵之才比起来,他还是没能彻底从人性中脱离出来,不仅是他没有,当世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否则也不会有这数十年的乱世了。
夏侯惇闭目叹息,片刻又问道:“孟德是怎么跟你说的?”
司马懿赶忙将当天二人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夏侯惇,尤其是在曹操交代完自己之后转身将剑架劈成两半这件事,直到现在,他依旧不明白曹操这么做的意图,是暗示自己?还是仅仅只是发泄?
夏侯惇听闻曹操劈了剑架,嘴角扬起一丝苦笑,如果曹操能够平静地交代司马懿这些话,那么说明曹操已经脱离了人性的束缚,迈向了完全理性的神性。但他最终还是需要一个发泄口,那个剑架就是曹操人性的证明。
既然曹操经过了如此痛苦的挣扎,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夏侯惇也就不用、更不能再去劝他了。
“仲达,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司马懿以为自己劝住了夏侯惇,长出了一口气,拱手道:“请将军放心,懿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