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1章 南京之旅(其七)(1 / 1)

作品:《洪流浊清

鸡鸣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南京玄武区的鸡笼山上,它那历经 1700 年风雨的身躯,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被誉为南朝第一寺,实乃当之无愧!

陈保国等四人正前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鸡鸣寺,待他们沿着樱花小道来到鸡鸣寺的入口处,而杨凤则牵着晓丽的手走在后面。

雪花在寒风中起舞,杨凤的身体止不住的打了个寒颤,她对晓丽说:“南京的冬天和昆明相比,差距太大了。”

赵晓丽附和道:“是呀,确实有点冷,但冬天嘛。虽然冷,但我们还可以你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别样冬景,也算值得吧!”

陈保国走在前面听到她们二人的对话,转身对她们说:“这天气是很冷,但有心观雪景,又何必怕冷呢?”说完,陈保国就往回走,将自己的外套披在了杨凤的身上。

杨凤对保国说:“按照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诗来说,就是“莫说相公痴,还有痴似相公者。”真是些痴人。”

普斯文对雪,似乎很有深意,只要见雪,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樱花知寒而不开,唯有痴人向寒来。纵使寒冬心似火,何惧登台雪花飞。”

杨凤听后,夸道:“斯文,出口能成诗,了不起。我看你和三国时期的曹植写的《七步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处!”

斯文笑道:“不敢与其相比,若真比起来,那就是萤火虫的光芒比太阳。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连相提并论的资格也没有。”

陈保国劝道:“我说各位,就别商业互捧了,等游玩结束,你们回去再互夸吧。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快点进去吧。”

鸡鸣寺的建筑规模并不大,若与大报恩寺相比,那就显得渺小了。但它以其自身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以及山水的清幽与宁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纵使是白雪皑皑,它的游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鸡鸣寺的古建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主要有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美轮美奂的观音楼、庄严肃穆的韦驮殿、古朴典雅的藏经阁、高耸入云的药师佛塔……等,这些建筑无不是游客游览的绝佳风景。

走进鸡鸣寺,走完第一个阶梯,就可以看到观音楼,在它的旁边的石碑上有一些《般若密多心经》,如:“五蕴皆定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显空,空不显色,色即是空。”等经语。”

四人依次进到观音楼进行跪拜,然后,沿着狭窄的石梯由下往上游览。等来到般若堂,陈保国等人进入后,才发现里面摆放着一些手链、守护神卡片和一些有关于佛的一些贵重品……陈宝国和斯文则走了出来。杨凤和晓丽在里面挑选了两串手链,每人花费了将近300元。

保国和斯文来到了取香火的地方,找到了一处地方坐下,准备抽烟休息一会。陈保国拿出烟递给斯文,并试探性的问:“斯文,在佛门清净地抽烟,是否有罪?”

普斯文回道:“按照《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原话来说,就是“栏内是净,栏外是尘,靠着栏杆就可以抽。”我们在栏外抽,何罪之有?”

陈保国笑道:“也是,俗尘之地配俗人。对了,斯文,我刚看你在拜佛的时候,手掌是向下,而不是向上,这是为什么呢?”

普斯文解释道:“正所谓,“十人烧香九为财,不知财从善中来。为人有德天长佑,行善无求福自来。”我本无所求,不过是心中有一颗敬仰之心,故虔诚相拜,又怎么会奢求佛能对我施舍呢?”

陈保国听后,笑道:“好一个无所求,虽在一般人看来,你说得有点不像人话。但据我所知,你这算是知佛的意思了。”

普斯文说:“佛的本意是在于一个觉字,又分为内觉和外觉。外觉者,观诸法空,外不见人过,亦不被六尘所染。内觉者,知心空寂,不被邪迷所惑。于我而言,不过是懂得点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罢了,谈不上知佛。”

陈保国点头表示认可,接着,他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佛讲求不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相。但色又是空,空又是色。你觉得这是不是很矛盾呢?”

普斯文解释道:“你想,若我在帮某人的时候,想着我在帮他。那我就会想着让他回报我,那这样,我的心里就多了一份烦恼。若我非想,就不会有,但又不能不想;因为,我们不是雷锋,在多次相助,都没有回报,那我们就要想想;以后,他若再来找我,我就要想着如何拒绝他了;这算是及时止损,让所造成的损失不去徒增心里的烦恼。”

陈保国感叹道:“这才是佛的妙不可言之处,这其中的禅机,我想我只能照着《金刚经》去喊几句“阿弥陀佛”就知足了,再往上,按你的说法,就是有点不知趣,有谤佛之嫌。”

正当他们交谈甚欢的时候,杨凤和晓丽找到了他们。看着他们还在谈经论道,杨凤走上前,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我说两位大师,你们这是在念哪家的经?求哪家的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