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3章 南京之旅(其九)(1 / 1)

作品:《洪流浊清

经过长达四天的南京之旅,陈保国等人游览了紫金山的中山陵、明孝陵和梅花山。以及秦淮的夫子庙、王安谢导的纪念馆和科举博物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大屠杀和南京博物馆……

明天是他们游玩的最后一天,明天过后,他们就要返回昆明,准备年后的厂区开业。今晚,大家来到了南京一家酸汤猪脚火锅店,准备吃晚饭。

火锅店内,服务员们正忙碌的招呼店内的客人,由于客人比较多。服务员们来回上菜和配酒水。忙得脸上油光满面,额头上挤出小鹅卵石般大小的汗水。

当下的生活,忙碌的人们顾不上倾诉苦水,但额头上的汗水,是对他们最好的无声诉求。对于大众而言,她们不得不付出自己的劳动与时间,去换取她们有限的生存的筹码。

而她们工作之余的精神供给,很简单。如陪伴家人、购物、刷视频、看书……或者,有艺术方面的,偶尔,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乐器,吹一吹,弹一弹。亦或者,抽出时间,与自己的爱人、朋友聚一聚,互相聊聊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的状态,满足一下自己的心灵需求,她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快乐,可回到工作时,脸上又很难找到他们的笑容。

陈保国一行人找了单独的包间的位置坐下,接着,点了一些菜品与酒水,就七嘴八舌地聊着天。

不一会,服务员就将她们所需要的菜端了上来。

待食五分,酒过三巡。正是互诉情长的好时机,因为,在酒精的麻痹下,感性战胜理性,也就显得容易得多。自然,在不考虑金钱、职位与权力等支配因素下,大家剩下的只有感情因素所支配,也就更愿意袒露心声。

在彼此闲聊的过程中,杨凤提到了此次旅游的意义。她对三人说:“本次南京之旅,收获颇丰。看了帝王史、山水自然之美、都市繁景、佛教寺庙、战争史和文人风貌。真是开了眼界,长了知识,也算不虚此行了。”

晓丽也随后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她说:“是呀,特别是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令我感触最深刻。看着30多万的无辜惨死的人们,真令人忍不住凄然泪下。这也让我明白了缅怀历史的重要性,记住屈辱的那段历史,让它像闹钟一样的一直五阶段的长鸣。我辈生于盛世,也当时时勤奋,努力向前。不然,落后,可又要挨打了。”

陈保国喝了杯里的酒,习惯的斟满,随后,点燃一支烟。烟雾如脱缰的野马,散乱的向着各个方向蔓延。他将拿着烟的手立在桌子上,然后,说:“不革命就没有出路,革命就免不了牺牲。但她们的牺牲,就如同一颗觉醒的“炸弹。”

“它这一炸,就炸一大片醒昏睡的人们,从而加入革命。为星星之火的点燃,添柴加薪。使得革命之火生生不息,为抵达新生之地,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他们的牺牲,也算死得其所了。”

“正如保国所言,新生的生命,避免不了磨难、甚至牺牲。但他们的牺牲,才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革命的先辈们的努力,也证实了拿破仑对中国的评价,就是“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作为乘凉者,我感到骄傲与自豪之余,也想做那栽树之人。”杨凤单手举着下巴,沉思着说。

陈保国看了看斯文,他的脸在酒精的刺激下,变得通红,他倚靠在椅子上,抽着烟,却一言不发。保国出于关心,就问斯文:“斯文,你有什么高见?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斯文听后,将身子坐正,礼貌的用笑颜回敬,他谦卑的说:“高见,谈不上。但对于当下的盛世,我倒想借酒兴,喊上几嗓子,从而,打发一下自己内心无由头的寂寞。”

陈保国笑道:“借酒起兴,倒也是你的风格,那你喊的又是什么呢?”

斯文不紧不慢的抽了一口烟,然后,说:“民国时期,若没有陈独秀带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没有《新青年》的刊物,也就不会有后期的五四运动。接着,也就没有俄国斯基访华,协助其成立新党,最后,也就没革命什么事了。”

陈保国听后,感到诧异,以他对斯文的了解,不会谈论这种擦边的话题。他不解的问道:“斯文,你是文人,不谈政治,怎么今天说上政治了。”

斯文继续说:“没有先觉者,哪来的新思想?当下的盛世,专家、教授颇多,但他们又做了什么?许多网红、爽文的小说写手,层出不穷。当然,她们大可以凭着职业去谋生,但她们用低俗的思想,去蚕食新青年的思想,将她们的三观引入歧途。你倒觉得,她们对得起这盛世的新青年吗?”

“斯文,你醉了,你的思想,过于极端了,越来越不像人话了。”保国说着,给斯文递了一根烟。

斯文是真喝醉了,他将袖口提的很高,脸红的像苹果,眼睛只看到两条缝,他就连接烟都接不稳,还是晓丽接过来,帮他放到嘴里,点燃后,他的额头上像蒸熟地包子一样,冒着白烟。他将另一手打在椅子上醉醺醺地回道:“讲酒话,胡说八道。像人的话,未必是人话。不像人的话,倒有点可咂摸的趣味。我只是觉得,盛世没有几个真正的文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