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78章 各回各家(2 / 2)
作品:《大宋不怂》甚至可以说,大名府就是北宋的燕京,北宋的长城。
事实上,大名府在北宋的官方文书里,确有“北京”之称。
既然索来了如此一块重要的地方,那就要将其牢牢地握在手中。
李申之的打算,是将大名府打造成与应天府一样的堡垒,使得金人生不出一丝丝的侵占之心。来一次,就让金人撞个头破血流。
应天府如今的工业规模比之当初增大了好几倍,完全可以支撑重修大名府的物资消耗。
工业化的生产能力是无穷的,贫穷不是工业的敌人,市场才是。
不怕生产不出物资,就怕生产出来的物资消耗不掉。
且说大名府如此重要的地方,该派何人去筑城,派何人去驻守?
应天府的大小相公们议事的时候,隐隐之中形成了一种权力循环。
张浚是最终签发命令的人,有点类似于皇帝。
李申之拥有近乎于一票否决的权力,他的建议同时也具备很强的效力,有点类似于强势的丞相。
至于赵瑗与赵不凡二人,有些类似于副丞相,各分管一摊。
其中赵瑗由于身份的原因,还具有一定的监察职责。
再加上岳银瓶这样的军方大佬,一个小朝廷算是齐活儿了。
当然了,张浚不可能是皇帝,他顶多只是皇权的化身。就像总统是最高权力的化身一样。
到底该派谁去大名府,众人的意见不太一样。
张浚说道:“按老夫之意,当从几个知县中拔擢一人,充任大名府知府。就人选来说,老夫觉得韩平和陆游都可以当此大任。”
李申之说道:“下官与张相公意见不同。大名府时刻面临着军事的威胁,必须要有一个知兵之人任知府才行。”
张浚问道:“申之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申之说道:“人选是有,就怕张相公不同意。”
众人纳闷,这李申之何时开始顾及起了别人的意见?既然李申之有这样的顾忌,说明他的建议八成不会被大家所接受。
到底是什么样的建议会离奇到张浚都无法接受,大家倒是有些好奇。
张浚说道:“且说来听听。”
李申之说道:“下官心中的第一人选,是张牧之。第二人选,是梁兴。此二人虽不曾在官府中任职,但是两人统领山寨,对于如何管理一方颇有心得。更重要的是,此二人与金人打了这许多年的仗,军事能力这块让人能放得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