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33章 能谈就谈,能拖就拖(2 / 2)

作品:《抗清

这些官员中品级最高的是那日建言授王五中军都督一职的广西右参政曹一铨。

明制参政就是清制道台。

从三品的官。

搁王五前世,算是经济发达市或计划单列的书记了。

其余官员多为五六品,一半以上没有明朝正式功名,大多是秀才“文凭”,也就是他们没有参加过明朝组织的乡试、会试。

倒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南明以来根本没开过科举。

其中不乏连秀才功名也没有,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自愿投身抗清斗争的。

不少人如张天望兄弟一样,是毁家为国。

但就是这些根本不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小人物,气节却不弱于任何一位民族英雄。

想要建立根据地,就得巩固地方。

巩固地方的关键就在于官员的委任。

这一百位官员就是王五建设新根据地的执行者。

没办法,谁让他军中几乎挑不出几个识字的呢。

现在荆州和汉阳、荆门三地的明军政权,其实大多是保留的清朝治理体系,就是与当地的地方保护者们临时合作。

明军这边以不屠城、不扰民、不破坏为条件,地方保护主义者们则以交粮纳税,维持地方治安为条件。

不过这个合作是基于明军的武力威慑,十分的不牢靠。

湖北再来个一片石之战的话,这个体系瞬间就会崩塌。

因此,王五肯定要落实对地方的实际治理,从而将控制区内的人力、物力发挥到最大。

如此这一百个在山中坚持到现在的官员在王五眼中自然成了香饽饽。

南府政权建设虽然放手让汪士荣主持,但不管形式如何,本制还是六房体制。

地方上是六房,朝廷就是六部。

哪怕是几百年后的政权构架,也是以这个为基础框架,区别在于细分出若干衙门而矣。

根据分府协定,南府控制的三府由王五这个中军都督统筹安排。

三地总人口不到百万,明军现实际控制人口五十二万余。

耕地总数是非常可观的,不过荒地数量也多,这自然是因为战乱导致人口大幅下降。

哪怕是清廷给大量无地农民分地,现三地荒地数量仍可供百万人开垦。

因此,没有打土豪、分田地的需要。

只需大量招揽流民就可以。

以一隅之地想要成为新三国之一,现成治理模版肯定是孙可望在云南的“营庄”模式最适合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