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 21章 学以致用(1 / 2)
作品:《围炉三国》陶响回到彭城,首先视察的地方便是徐州书院。徐州书院原是糜家的一处别院,占地数百亩。蔡邕听说陶响到来,赶紧过来拜见。书院的课程设置是陶响参与审定的。儒家,法家,道家兼顾。且注重学以致用,又增加了术算,格物,营造,医科等学科。
华陀飘泊大半生,终感个人的能力有限,想起陶响建医学院的承诺,终于来到徐州,在徐州书院成立了医科。医科的教材有部分内容是华佗的《青囊书》,陶响翻阅之后,大为震惊。
后世的中医以内科为主,《青囊书》的内容大大填补了中医的空白:外科。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囊书》绝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领先了西方一千好几百年。想到如此重要的文化瑰宝在原本的历史上居然被大火烧毁,陶响吓出了一身冷汗。马上吩咐田丰,务必加强徐州书院的安保措施,尤其是要预防火灾。
所有徐州书院教习的藏书或者作品,都要采用活字印刷术,多留备分,其中之一的备分,要送入邺城皇宫,妥善保存。田丰从未见陶响如此郑重其事,忙一一记下。
陶响问蔡邕本届学生,可有什么好苗子。蔡邕面露得色,眉飞色舞地开始介绍。不出意外,蔡邕首先便推举了诸葛亮,说诸葛亮经史子集,过目不忘。营造,术算无一不精,便是连刚成立的医科,也是学有小成。其兄诸葛瑾,其弟诸葛尚也成绩优秀。
张昭张子布的儿子张承与张休,也是一时翘楚。琅琊王家也有两子,王昌与王荣成绩优秀。沮授之子沮鹄也非常人,文章立意往往出人意表。。。
说了一大通之后,蔡邕意犹未尽,又说有一寒门子弟,姓邓名艾。年仅七岁,凡所学者,过目不忘。术算营造,一点就通。唯有些口疾,语不成句。
陶响心中疑惑,忙叫来一见。不多时,只见一瘦小男孩,双目精光闪闪,满脸坚毅,来到眼前。
“学,学,学生邓艾,拜,拜见各位师,师,师长。”小家伙满脸憋得通红,费力地说道。说完,便行大礼。
陶响问邓艾家有何人,为何到得书院求学?
邓艾又费力地答道,家里只有母亲一人,父亲死于兵祸,听说徐州安定,故逃难至徐州,经过考核,有幸进入徐州书院。
陶响一听,基本上能断定,此邓艾便是历史上的邓艾了。历史上,邓艾祖籍冀州,后随母逃难至南阳。这个时空中,逃难至相对平安的徐州,也不出奇。
陶响看着憋得满头大汗的邓艾,温言道:“吾有一法,可除尔口疾,你愿学乎?”
邓艾脸上露出欢喜之色,道:“固,固,固所愿也!”
陶响道:“你每日读课文时,口衔一姆指粗细的木棍在口中,朗读一个时辰方罢。如此坚持三月,口疾必有好转。”
邓艾大喜,铭记于心,告辞后退了下去。陶响吩咐田丰,每月资助邓艾母子些钱粮,助其完成学业。田丰应诺。
第二日,徐州书院集合了数百学生,陶响发表了后世着名的《学以致用》演讲。
陶响一上来就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诸位同窗,我想请教一下,我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有学生高呼:“是为了明理。”
“朝闻道,夕死可矣。”看来此观念在学生中,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陶响又问:“明理又为了什么?”
这下,学生们的回答就多了,有的说是为了明白活着的意义,有的说是为了礼仪。有的说是为了名正言顺。还有的说是为了说服别人,等等,不一而足。
陶响的答案只有一个:“明理只是为了做事。即通过学习,明白了事物的道理,才能更好的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