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6章 齐聚海明市(1 / 2)
作品:《报刊社》王芳是东山财大毕业的,学的是金融。她家境贫寒,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
家中还有两个妹,大妹辍学在家务农。因为她爸妈,再供不起一个大学生了。王芳的情况和张峰类似,毕业后不甘心,不想回老家。只不过张峰是为了梦想,为了画画。
王芳留在海明是为了挣钱,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她和张峰的想法一样。挣些钱,把父母亲,妹妹都接到省城海明。因为农村种田不挣钱,还累的要死要活。
同病相怜,让张峰对她产生了同情和怜悯的想法。
王芳说,她现在开了两个书报刊销售点,就是那种路边街角的墨绿色铁皮房。收入嘛,比上班强一点。
至少不差张峰。
她的报刊点做的是零售,她的货源是从上家拿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道贩子。
海明有十几个二道书贩子,他们从发行商那里进货,然后再批发给王芳这样,遍布海明大街小巷的上百个报刊零售点。严格的说,书刊到了王芳了手上已是三手货了。
一般情况二道书贩拿货折扣是三四折,然后再以五至六折批发给王芳这样的报刊点,王芳再以码洋销售出去。
打个比方。定价十元的书报刊,王芳拿货价只有五六块。看见差价不小,利润挺丰厚的。但你一个零售点…
一天卖不出几本。
那些二道贩子们虽说只挣一折到两折,但架不住报刊网点多呀。全海明市上百个报刊零售点,瞬间就卖出去了。
所以王芳的理想,就是从报刊零售点跨越一步。挤身于批发商的行列。
可是,王芳要跨越这一步是很难的。一你要有影响力,上游的发行商才肯把货给你。其次你得有资金,而且还是大把的资金。第三你还得有眼光,敏锐的感知能力。
这就像做时装买卖,一旦走了眼全砸在手里。
王芳为了跨越这一步,足足等了有三年时间。老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是没有机会。有的人是有了机会却把握不住,都倒在了起步阶段。
直到她遇见了张峰。
上次与张峰相见,就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小伙子长得帅气,如挺拔的青松傲立山巅;心地纯真,似清澈的溪流沁人心脾;思维敏捷,如闪电直击你的要害。
他们二人越谈越投机。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王芳,既然你也看好这本挂历,不如我们一起搞。”
张峰真诚相约。
“怎么个搞法?”
张峰把他的计划说给王芳听。将全国的书贩子相约到海明,召开一个挂历订货会…
“王芳,我准备在《体育世界》杂志上登两期广告,你呢也费费心,把国内有影响力的发行商书贩子们,都邀请过来。你看可以吗?”
王芳的脸又是一红。
“你给我一百份广告彩页,我快递给他们。重点人物,我再打电话说明一下。”
“一百份够了?”
张峰问道。
“呵呵!人贵在精,贵在有实力而不在多。这本挂历发行成功,只是关键几个人。”
他们聊得很多。通过这次谈话,张峰基本上对国内的发行,尤其是二渠道和书贩子们有了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