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章 犯错和罚站(1 / 1)
作品:《桔子一梦》一般来说,我向来都是谨慎小心之人,很少会犯下错误。然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就在那唯一的一次,我竟然与三位同窗一同遭受了罚站之苦。
那时,我们四个人都低垂着头,老老实实地承认着自己的过错,并规规矩矩地站立在原地。而下一节课程碰巧就是令人期待已久的体育课。当体育课开始时,我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同学们尽情嬉戏玩耍,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羡慕之情。就在这时,我没能忍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发出了一声很小很克制的笑声。
可谁知,这一幕恰巧被一同罚站的刘曾林同班同学捕捉到了。只见他眼疾手快,一发现老师朝这边走来,便立刻高声喊道:“报告老师,刘秋桔刚才笑了一下!”
刹那间,我原本尚且偷偷高兴的心情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狠狠地拽入了无底的深渊。我满心懊恼地想道:“这到底算怎么回事啊?我要是忍住不笑就好了,心里偷偷地欢乐不美吗?”
班主任老师听完刘曾林的告状之后,面无表情地示意他们几位可以先去上体育课了,而唯独将我一人留在原地继续接受惩罚。看着他们几个飞奔向其他同学之中和他们一起上课,我只能把羡慕藏在心底,这是我很喜欢的体育课啊!
就这样,我独自一人孤零零地站在了教室门口,整整度过了漫长的一节课以及随后的小课间。天啊!这种尴尬的境地简直让人无地自容。那一刻,如果地上真有个洞穴能够容纳我的身躯,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一头钻进去,然后将自己严严实实地隐藏起来,绝不再让任何人瞧见我的窘态。呜呜呜……我就那样全身紧绷、满心羞愧地直直伫立在教室门前,足足煎熬了一节课外加一个短暂的小课间。哎呀呀!我发誓从今往后再也不敢惹是生非了,更不会再随随便便地乱笑啦!并且班主任老师在下节课上课前才让我进去上课,还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自己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之后并且保证不再犯了之后才让我进课堂正常上课。555。。。脸没了。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今湖南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与水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一片朦胧,如同还没有打磨的铜镜。
我远远地观望着洞庭湖一带的山水风景,整体上就像在洁白的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中唐着名诗人。官至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关系很好,并称“刘柳”;又和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他的诗清新通俗,擅长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怀古诗与模拟民歌的《竹枝词》都写得很好。
【赏析】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上,经过洞庭湖时所作。从可考的文献来看,刘禹锡曾先后六次来到洞庭,其中只有转任和州的这一次是在秋天,实在很有必要来作诗纪念。我们知道,写洞庭湖的诗句实在太多了,李白、杜甫这两座诗坛无法企及的高峰,就都在洞庭湖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要想再独树一帜是相当难的。而刘禹锡选择从月夜遥望的角度出发,以开阔的视野与宽广的胸怀将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展现出宁静祥和的朦胧美,描绘出前人未能言及的画面,从而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望
整首诗从“望”字着眼,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将镜头拉得十分开阔,从天上的月光到宽广的湖面,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他看到空明的月光洒到湖面,湖水也跟着闪起了粼粼波光,湖光秋月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和谐、柔美的洞庭夜景,令人心醉。其中“和”字用得极好,既不浅白,也不做作,把水月一色、圆润融合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任你绞尽脑汁想用另一个字来换,总是没有“和”字贴切。而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就在前一句的基础上把视角拉近了许多,整个焦点都放在了平静的湖面上。“潭面无风”是对上句的补充,因为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湖光和秋月才能和谐共处。倘若在狂风大作的时候,湖面波涛汹涌,再柔美的秋月也无法和湖光“两相和”了。整体来看,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常见的比喻修辞,而章法却比我们平常所见所写的要高明。无风的湖面平平静静,用铜镜来比喻当然十分贴切,但为什么说“镜未磨”呢?原来此时夜幕笼罩中的洞庭湖,只有朦朦胧胧的月光在映照着,湖面上就有了烟霭茫茫的感觉。而古人以铜为镜,若不经打磨便是一片模糊,因此用“镜未磨”三字,就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朦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