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4章 成圣之路:朱元璋的教导!课堂辩论!(2 / 2)
作品:《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就拿盐来举例怎么样?”
陈雍点点头:“当然可以。”
“经济学的原理适用于天下所有事物。”
“我们就拿盐来说,怎么生产?”
“方孝孺,你来说说怎么生产?”
听到点名,方孝孺站起身来,说道:“先生,两淮盐场主要采用的是煮盐法,福建采用的是晒盐法,四川自贡采用的同样也是煮盐法,只不过他们的盐卤不是来自于海水,而是来自百丈深的竖井。”
“两淮煮盐烧的是草木,自贡烧的是灶气。”
所谓灶气,就是天然气。
能说出这么多,方孝孺显然下过一番苦功。
“先生,我说的对吗?”
陈雍言道:“对,但这不是我要听的答案,你所说的是从工具方面来考虑,我要听的是从经济学方向来考虑。”
“怎么生产,答案很简单,以越来越低的成本生产!”
“晒盐比煮盐成本要低,那就采用晒盐法。”
“铁模铸炮比泥范成本要低,那就采用铁模铸炮。”
“可怎么样使成本变低,这里面就有说道。”
“有没有比晒盐法更好的法子呢?”
“肯定有,但却不是我们空想就能想出来的,需要经验丰富的人长期总结实践!”
“那些经验丰富的人什么时候才会总结实践呢?”
“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
“假如他们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每天拿着固定的薪水,无甚激励,则敷衍了事就是常态,绝不会有什么总结发展的事情出现,经济学的原理,不会因人的妄念改变而改变。”
“生产多少?”
“答案就更简单了,洪武三年户贴统计,天下共计四千六百余万人。”
“每人每天需盐半两,一年就需刚好三百万引盐,这也正是皇上设置灶户生产三百万引额盐的数据来源。”
“生产多了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这又是供应和需求的关系。”
“假如市场上有四百万引盐,盐的价格自然就会下跌。”
“有人说,生产多了不会卖不掉吗?”
“当然不会!”
“中原这片大地饱经沧桑,水旱荒涝此起彼伏,人们早就研究出了长时间保存食物的法子!”
“那就是用盐腌制。”
“之前所说每天吃盐半两,不过是保证最基础的消耗不会得夜盲症而已,如果把腌咸菜、腌咸鱼等东西都加上,每人每天恐怕一两都打不住!”
“盐价下跌,每人每天可用盐量上涨,对百姓、朝廷、商贾、灶户,都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