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9章 【拉脱维亚】新艺术的绮丽与俄罗斯名瓷里的普洱(1 / 1)
作品:《未来之恋:爱上机器人》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说过,旅行可以提醒我们在远方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里有着怎样的精彩,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局限,这样的感觉,在波罗的海三国之行中一再浮现。此行之前,也读过一些网上的游记,知道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有一些”新艺术风格的建筑的,印象里是集中在老城外的两条街上。到了里加先逛老城, 不留神看到了意大利大使馆,那充满流动感的阳台和有别于古典风格的雕塑,让我有点意外:“这不也是新艺术风格的么? ” 再看旁边的建筑, 大门上纤细卷曲的藤蔓图案,窗户上矫情的金属小装饰,活脱脱新艺术风格的, 难道我搞错了?临时抱佛脚买了一本《里加的新艺术运动》画册现场恶补,才知道里加不是“有一些”新艺术建筑,里加是世界上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最多的城市,一共有800多座这样的建筑,它们简直是无处不在!
所谓“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后人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风靡于欧洲的一种装饰性艺术风格的总称。当时,欧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化社会,世界大战还不曾发生,正是后世口中所谓的“美好年代” (BELLE EPOQUE );城市规模的空前膨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都呼唤着一种能够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具有现代感的优雅的新艺术风格的出现。所谓的“新艺术运动“,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呼,风格上也略有差异,它们都以与前辈历史风格决裂的面目出现,从藤蔓波浪动物等自然造物中寻找生命表象下的旺盛活力,抽取出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 ,营造华美精致的装饰效果。 这种新艺术风格是唯美也是表面的,它摒弃了古典主义追求的深刻崇高和伟大,转而专注于视觉的感官的美感,英国BBC电视台关于新艺术运动的系列纪录片就取名为”Sex and Sensibility(性与感性)“。
新艺术运动大约盛行了二十年,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纺织、珠宝、玻璃、陶瓷、灯具等等很多领域。它不仅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甚至影响到美国和墨西哥。通常我们想到“新艺术之城”,会想到巴黎( 连英语都了法语词ART NOUVEAU来命名这场运动嘛),想到巴塞罗那(对了,那个设计出的房子上全是令人目瞪口呆的诡异曲线的西班牙最为世人熟知的建筑师高迪就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分子),会想到维也纳(新艺术在维也纳的分支流派叫”分离派“,扯大旗的就是那个画了两个衣服上有着无数涂满金粉的神秘几何形状的接吻男女的克里姆特),会想到布拉格(新艺术运动中风头最足的画家就是那个原籍捷克的画了很多美女图的慕夏,布拉格也有不少新艺术风格的建筑)....... 但实际上,与这些声名显赫的大城市相比,如果论新艺术建筑数量和占城市建筑总数的比例,世人不太留意的里加才是真正的“新艺术建筑之都”。
猫之屋是里加最着名的建筑之一,很多旅游纪念品上都有这黑猫的形象。之前读过不少游记或是华人移民网站的文章,说这是中世纪建筑,是一位德国商人为了对抗排斥他的行会而建的。我在老城里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带黑猫的中世纪房子,小贩用手一指“那边”,我一看,连阁楼一起六层的大楼呢,怎么可能是中世纪的! 再看这大门上的铁艺装饰,复杂的曲线、夸张的面孔、柔和的色调,根本就是新艺术风格的嘛!再一查资料,果然是1909年建的,只是房主借鉴了中世纪黑猫会带给人厄运的传说而想用它败坏对面行会的“风水”罢了。
黑猫之屋往前走几步的SMILSU大街上又有几座显眼的新艺术建筑,只要看看那些门窗和阳台的装饰,就是外行也不难猜出它们的大致出生年代。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里加会有那么多这种风格的房子呢?如同巴黎新艺术建筑的兴起主要是为了举办第一届世博而大兴土木,里加在1901年为庆祝建城700周年也盖了好多房子,自然也就采用了那个时代最时髦的风格。
里加新艺术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还是老城外的阿尔伯特(ALBERTA)大街、伊丽莎白(ELIZABETES)大街和斯特拉涅库(STRELNIEKU)大街,在那几条街上,各种繁复、华丽、夸张、充满着奇奇怪怪的想象力的新艺术建筑宛如竞争般的沿街排开,看得人眼花缭乱。
到了这几条街,那门啊窗啊阳台啊都不肯素面朝天安安静静呆着了,一个个都搔首弄姿可着劲地捯饬,怎么矫情怎么来:)
满眼婀娜的女体、表情诡异的人脸、还有弯弯曲曲缠缠绕绕的花草纹样.......此时觉得BBC定义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为“SEX AND SENSIBILITY”真是太确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