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0章 【立陶宛】《孤独星球》说它是2015欧洲最佳(1 / 1)

作品:《未来之恋:爱上机器人

旅行的一个好处,是提醒我们,远方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里,有着怎样的精彩, 让我们更明白世界的广大与自我的渺小,更懂得谦卑,更懂得尊重。

就像立陶宛, 电视新闻里绝少提及, 它的电影、音乐、美术等也很少传播到我们的接收范围,没影没声得让人几乎忘记其存在, 这次旅行之前,我对这个国家只有两个印象: 1. 我小时候它是苏联的地盘; 2. 立陶宛男篮几次奥运都战绩不错。而当我身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顿时明白了: 为什么全球最广为人知的旅游指南《孤独星球》把立陶宛评为2015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国的第三位,欧洲国家中的第一位! 维尔纽斯的优雅华美、丰富多元、低调实惠,都深深打动了我。

到达维尔纽斯时已是暮色四合。出租车靠近酒店时,两座相距极近却风格迥异的教堂前后脚从车窗外一晃而过,让人颇为惊艳。第二天白天出去逛,才发现那不是两座教堂,而是三座。

这是两座教堂。 前面那座有着玲珑精致的尖塔的是圣安妮教堂(Church of St. Anne), 三十三种不同的砖砌成它凸凹有致的哥特式外形,而内部则装饰成了巴洛克式。拿破仑征战到维尔纽斯时,被这座教堂迷住了,想把它放在掌心上带回巴黎。

一墙之隔的圣弗朗西斯和伯纳德教堂 (Church of St. Francis and Bernadin)也是哥特式的, 相比于圣安妮教堂宛如女性般的优雅精巧, 它有着男性化的朴实大气,内部则更为宽敞丰富。二者紧靠在一起,相映成趣。

而我在车上看到的几十米外的另座教堂是维尔纽斯的东正教主教堂, 关于它,等到下文中讲到偶遇一个可爱的女雕塑家的故事时再谈。

维尔纽斯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城,其老城区因此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曾经以为只有地中海沿岸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的巴洛克建筑才能繁丽与灵动兼得,德国荷兰等北方国家的巴洛克已经略显啰嗦笨重了,再往北该愈发沉重了吧,到了维尔纽斯我知道自己错了。不仅是巴洛克,这座城市过于沧桑的往事让它打上了多元的印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精彩纷呈,我曾经以为欧洲很难有让我惊艳的城市了,遇到维尔纽斯我又知道自己错了。

这座简洁庄重的新古典建筑是维尔纽斯的大教堂,也是维尔纽斯老城区的中心, 每年的圣诞市场就在大教堂广场上。

圣诞市场中央那棵巨大的圣诞树被美国两家媒体The Guardian and Huffington Post 评为2015年世界上最美的圣诞树之一。 圣诞树上开了很多窗户,每扇窗户后面都是一些童话故事的场景。 抱歉我只拍了树的上半截,因为下面人头汹涌:)

紧挨着大教堂的就是立陶宛大公的宫殿, 现在是个博物馆。 大公宫往东几步有一个小山头,上面树立着始建于12世纪的Gediminas 塔, 那是俯瞰整个维尔纽斯的好地方。

再往东走几步是另一个山头,上面伫立着三个高大的十字架,从那里俯瞰全城也非常迷人。

我是真的有点郁闷这篇文章的置顶图片只能是小图。 如果你们能看到我那用2400万像素的全画幅小卡片 HDR模式拍的高清原图, 就可以看清在那些穿过云层的耶稣光之下,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尖塔、方塔、圆顶隐匿于参差的红顶之间。

老城区在两座小山的南面,小山北面、维尔尼亚河对岸是维尔纽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一个陪朋友游玩的当地女孩在我身边不停地唠叨:“你们要是夏天来要美得多啊,我是说,当所有的树木都有颜色的时候,维尔纽斯真的很漂亮。” 我很想说,姑娘,这个没有树叶的季节里,维尔纽斯依然很漂亮。当然夏天也有些更有趣的场面,比如维尔纽斯人会把河两边堤岸上的青草修剪出字母,一边写的是I LOVE YOU(我爱你), 另一边是ME TOO (我也是)。

好吧,我承认自己写着写着有点没头绪了。 老城区不大,内容太多,有点不知道从哪里写起, 酒店周围随便走走,就能遇到十几个风格不同的教堂,个个都很漂亮。

这是圣约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位于历史超过五百年、拥有十三个庭院的维尔纽斯大学内。 相比其繁丽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内部,我更喜欢圣约翰教堂优雅而又充满动感的正立面,这才是巴洛克建筑的好样板。旁边那个钟塔也是俯瞰老城区的好去处,收费2.5欧元,我因为已经在两座小山上看过全景了,就没爬塔。后来在拉脱维亚里加也上过一个塔看全景,收费9.5欧元。 立陶宛还是更便宜啊!

这是圣凯瑟琳教堂, 18 世纪的巴洛克教堂,粉红配乳白的外墙,优美的雕塑, 很柔媚的风格。 这座教堂是立陶宛从苏联独立之后第一个被修复的教堂, 后来市政府把它的右边建筑用作当地的“教师之家”,而主体建筑因为音效极佳现在用作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