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4章 蔑视(2 / 2)
作品:《朕,崇祯挽救大明》"王公公何不力谏圣上,此等仓促之举,岂非儿戏?"
韩山河语带急切,难得一见之焦虑。
军营之内,虽有卢象升、周遇吉等虎将,然新兵如云,招募之众,纵兵部之力亦难遍查其底细,此举实乃冒险之至。
"劝谏之事,吾未尝不为,然陛下圣意已决,纵温太师亦难回天。
既成定局,吾辈唯有在护卫之事上,周密筹划,力求万无一失。"王承恩之言,透露出无奈与坚定。
吾家已遣使者密告卢公,料其必有周详部署。”王承恩眉头紧锁,言语间透露出深深忧虑。
韩山河闻讯,眉宇间沟壑更深,似在细筛英才,片刻沉吟后言道:
“精兵强将,宫中大汉将军不乏其人,十数健勇,皆乃以一当百之材,五六壮士亦难近身,此等勇士,何愁无人可用?
更有北镇抚司之解阎王,虽貌不惊人,然其武艺超群,即便是本官,亦难言必胜之。调兵遣将,吾已胸有成竹。”
韩山河运筹帷幄,须臾之间,便集结精锐二十余众,行事之高效,令人叹为观止。
翌日,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众臣对于此事,或惊或疑,议论纷纷。
帝党诸公,多指崇祯帝此举为玩物丧志,内阁首脑则噤若寒蝉,明智地避其锋芒。
东林领袖岑光耀等人,一反常态,未闻死谏之声,或因前番受挫而心生畏惧,亦或秉持明哲保身之态,总之,尽管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崇祯皇帝之行,终是尘埃落定,蓄势待发。
夜幕低垂,京城某雅致的酒楼密室中,东林群贤悄然易容,再度聚首,共谋时局……
转瞬已至第三日晨曦初破,崇祯帝甫下朝阶,便亟不可待地取过洪承畴精心遴选的战袍——一副流光溢彩、轻盈若羽的铠甲,满怀壮志地奔向坤宁宫。
周皇后见状,笑靥如花,温柔地为夫君披甲戴盔。
此甲非但华丽非凡,更兼轻巧便捷,她边整理边细语:“陛下远征,若感不适,切莫勉强,臣妾与姊妹们宫中翘首以待。”
崇祯帝豪情万丈,笑言:“西山营寨,近在咫尺,朕若思归,快马一鞭,须臾可至。春光正好,尔等亦应踏青赏花,勿负良辰。
待朕整顿军务,必携尔等同游四海,谁敢阻朕之乐!”
此乃崇祯初披戎装,好奇之余,亦觉此甲超乎寻常之轻。
他深知甲胄之重,此番所着,显然为轻骑之备,面上虽展笑颜,心中却暗自腹诽洪承畴:
“此等安排,岂非小觑朕乎?”心中波澜,不言而喻。
待万事俱备,崇祯帝披甲执锐,跃上骏骑,自午门龙腾虎跃而出,年仅二旬有余,风华正茂,甲胄映日,腰悬天子剑,英姿飒爽,俊逸非凡,犹如天将下凡,风采独绝。
美中不足,唯驭马之术尚显生疏,鞍上颠簸,略失龙骧虎步之姿,然无损其帝王威仪。
穿越承天、大明二门,沿途万籁俱寂,唯闻马蹄声声。
至大明门外,勇卫营甲士,整整一万两千之众,早已列阵以待,如林之盛,静待君命。
崇祯帝策马至军前,宝剑出鞘,寒光凛冽,直指苍穹,其声若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出征!”一语既出,万众一心,士气如虹,仿佛天地间唯余此壮烈之音,回荡不绝。